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爱学习、喜欢读书,但是每次读过的内容都记不住…
有喜欢的书籍先是买上一堆,总会觉得自己要找时间好好啃下来,可是当书入手时,又会搁置在书架上,等合适的时间…
每天看公众号文章、周末读读纸质书,上下班路上听听电子书等,如何才能让看过的内容记得牢呢?最近看到Scalers老师《学习的学问》,有一些学习的技巧,分享给大家。
1、建立概念台账,发现原理,形成框架
①细抠定义:电子版表格记录,包括概念、定义1、定义2、定义3…、自己的理解、关联概念、列举案例。
②扩展:概念扩展概念,形成概念网络
③积累:涌现新的属性,是关联后形成的属性,单个概念看不出来的属性。
④自己的语言:认真分析和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定义可以是同一领域的不同著作,或者是不同领域的不同著作发现更多维度。
⑤检验概念的掌握:一个概念可以写一篇文章,持续输出。
⑥概念建立原理,原理多了就会形成框架(吸收各领域里的经典理论知识)
比如说书中举了个例子,关于“情绪”的定义,我们经常会想当然觉得“情绪”就是个人情感的发泄,可能是欢喜、快乐、悲伤等。但这只是我们经验上片面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就讲到了不同领域的三个定义:
情绪是针对个体认为有具体意义的情境做出的,一种复杂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外显的表达(包括表情和手势)以及特殊的行为反应。情绪通常持续的时间较短,比较强烈。
——《心理学与生活》
情绪是一种强烈的情感,直接指向某人或某物。
——《组织行为学》
情绪通常比较强烈,如快乐、气愤和害怕,也常常和特定的触发事件联系(如收到一份很棒的礼物)。
——《消费者行为学》
心理学:更关注生理过程和心理变化,侧重于在人身上会发生哪些变化,
组织行为学:更关注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侧重于个人情绪如何对团队产生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更关注如何让客户购买,情绪如何影响客户的购买决策。
2、本领域里的100个问题
不管学习哪个领域的知识,梳理出这个领域的100个问题并回答,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基本原理。
阅读、学习之前,可以先提出来学习的目的,是需要解决哪些疑问的;针对性去读,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沉淀自己的知识框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