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余生,心中好像被某个东西触动似的,与此同时,还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冒出来。为什么会这样触动?为什么会有伤感冒出来?是什么东西触动了我?又为什么会有那些伤感冒出来?寻着这些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往下走,会发现那些触动心中的东西是一些对往昔的回忆,莫名的伤感亦是这些回忆的叠加。
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否正确,也可能是一些想法触动了我的某个神经,所以才会有了这样一系列的反应。其实,今天的这个题目是昨天晚上就想到了,想到了之后,就想顺着这个题目来展开叙述。由于当时的时间已经很晚,就把这件事情放到了今天来做。
可是,心中毕竟有了一些想法,一时之间这些想法竟然让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就这样在似睡非睡的状态中在床上躺到了早上。眼看着再也睡不着,就爬起来,看一下手机还没有开机,再看一下床头的闹钟才四点,这个点起来有点早。
可是躺下也睡不着,为了不妨碍妻子,干脆起来到外面,走到书桌旁,随手拿起一本书来看。看的是一本《阅读理解与写作讲义》,作者是吴军老师,这本书已经看过了好几遍,即便如此,再翻开的时候,仍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东西。
看到书中有书签夹在那里,大概是上一次看到那里留下的,就从那里看起吧。这一节是讲聆听的艺术。看到书中讲的内容,不自觉得就联想到了让我辗转反侧的那些想法,看一下现在的自己是否掌握了聆听的艺术,看似简单的聆听,其中却有很多的玄机。
某个层面上来看,懂得聆听别人讲的是什么,大概率上会有助于我们对那些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事实上,很多时候,在聆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如果对那些话题不感兴趣,往往会听不进去。
另外还有一些自己不懂的事物,更有可能听的云里雾里一般。如果这样的行为不加以纠正,不仅很难培养自己聆听的能力,而且还有可能难以专注的去聆听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在学习一些难点知识的时候,更有可能因为听不进去而无法理解一些知识的难点和要点,进而在某些水平中停留在一种似懂非懂的层面上。
回转到今天让我辗转反侧的想法上,一说到余生,这样的触动从何而来。如果要把余生中的每一天都视为崭新的一天,又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对任何新事物都会有一种好奇,这样的好奇又是做事的主要动力来源。
想到这里,好像有一道光照进心里,那些由伤感引起的哀伤也荡然无存。此时的窗外已经泛白,手机定的闹钟也响起来,听到声音赶紧站起来,走到卧室,来到床头拿起手机关上声音,然后从卧室里面走出来,余生中崭新的一天开始了。
此刻的我全然没有丝毫的倦意,更多的是解开心结的舒畅。按步就班的做着早上已经熟悉的事情,虽然都是一些非常熟悉的事情,但是给我的感受明显不一样,这是因为从我的思想上已经认识到余生中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这种崭新不止是一天的开始,而是对明天有了更多的期待。
某种程度上来看,对于每一个对明天有所期待的人来说,用余生中的每一天去实现那些期待,更多的是感受到生命在体内流动。这样的一种流动,会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活力则会让一个人更有朝气。余生中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会有因为生命的活力而绽放出来像朝阳一样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