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学习做饭的时候,从书店里买了一本菜谱。为了让口味能够达到高水平,我严格按照菜谱里的食材和配料比例来做。要求放三克盐的我一定不多放一克,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出标准的味道来。
可是家人们反馈回来的信息让我有点沮丧:母亲说菜有点咸了,父亲说菜有点淡,妹妹说菜没有特别的味道。我承认自己没有大厨级别的水平,但是我是按照菜谱里的比例完成的,我的流程没有错,难道菜谱错了吗?
有一次做饭的时候,母亲站在旁边关注我。等我炒菜的时候,她的嘴开始动了起来。
“炒菜时油温低一点时就放入葱姜蒜,等到油温高时再放入蔬菜,这样油的香味就能渗入到菜叶中。青菜一定要不停的翻炒,这样水份流失的就会慢一点。”
“菜谱里说放辣椒,但是你爸的胃口不好,所以可以不放,如果来配颜色,改成青椒就可以。”
“盐需要在菜出锅前放,菜中的成份不会跑。但是加多少盐需要看各人的喜好,咱们家人都吃的比较清淡,书中标注的盐量有点多了,可以减少一些。”
“为了提升口味,你可以在最后放一些蚝油和香油,或者是滴几滴醋都可以。”
这次的炒菜在母亲的指导下手忙脚乱的完成了,但家人们的反映却一致的好。妹妹问:“这是妈妈炒的菜吗?”我瞪了她一眼说:“妈妈只管动嘴,动手的是我。”“难怪菜的味道不一样的,还是妈妈的菜合我们的口味。”
听听妹妹最后的评价,我心里对母亲刚才多嘴怨气消失了。不是自己的手艺不行,而是自己太教条了。在没有深入了解家人们口味的前提下,只是把书上做菜的流程进行照搬,自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
如今很多年过去了,我做的菜依然不能算大厨级的水平,但是我满足了家人们口味需求。母亲当年的指导让我记忆犹新,烹饪这件事不仅要懂得变通,生活中的各种场合和事件中都需要变通。如果一味按照自己的观念去坚持,即使是再好的食材也不一定能够做出高水平的菜肴。
在生活中,无论是在做饭还是过日子,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要在最基本的标线上,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创新。做一个会生活的人,从来不是依靠手中的工具箱,而是你灵活多变的头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