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糊涂说:
大德的模样,是随着道而变化的。道无常形,是故德也无定势。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乃是因道生德,反之,有道还是无道,可以从德行上去窥探一二。所以说,道是内在的本质,德是外在的表现。道德这东西,也许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伪装,所谓假仁假义假道学的伪君子之属,但恐怕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人的一言一行,如果只靠在人前伪装,终究会有露出破绽的时候。
道本是无法具象的,无法物化的,勉强去形容,它或许是一种游离的、飘忽的东西。他在天地之间,又在宇宙之外,可是看不见摸不着,实在是玄妙至极。恍惚之间,忽明忽暗,仿佛是有一个具体的实物在那里。这种若虚若实的境界,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真真假假,无法说它有还是没有,只得说它是很抽象的。这段话说出来,总是难以贴切,老子的哲学,或许本身就很难诉诸于笔端。
老子又论道说,大道之行,深远幽明,高大无穷,其精华与精妙所在,即源于此。精者,或有微观之意,层层剖析,穷究溯源。这和西方哲学家探求的物质的本质,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学说,在思辨方向上或许是一致的。上述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说,那从宏观的角度,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条准绳,千丝万缕,总能导出其脉络,因为万变不离其宗。其宗者何?道也。微观与宏观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体现的,所以道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从宏观的表象上得知它的存在。
从古至今,绵延不断,其声名长存,其功用常在,这样的东西只有道。因循于道,可以去观察万物之始,亦即探究世界的本源,可以看清其状态和发展变化的方向。换言之,可以通达古今,知道过去与将来。知道了这些,参悟透了,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事情便知道该如何去从容应对,甚至及于人,可以观其言行,察其心思。善恶真伪,可以了然于胸,在心里还原是本来的面目。尽管如此,参悟道的目的,不是说要与人争衡,更多是在修自身之德行。德行与操守的高尚与否,毕竟是一个人可否得道的表现。
这是老子所运用的看世界的方法。我们从前说要睁眼看世界,这通常是空间的说法,在哲学上,所谓看世界,往往不是用眼睛,而是要打开心灵之窗。所谓心明眼亮,然而一个人的智慧,或许不在他的眼睛是否睁得圆、转得快,而在他内心都想些什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