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一禾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不可回避地会接触金钱。如今聪明的孩子们,只需到大型商超逛一趟,基本能明白以钱换物的概念。
回想几年钱,孩子只有4岁,有一天我们一起购物,孩子在超市玩具陈列柜前驻足很久,然后跑到我身边,认真地说:“妈妈,等我家今后有钱了,妈妈就给我买那个大汽车玩具。”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孩子已经有了金钱概念,并且理解自己的家庭是个不富裕的家庭。对孩子的反应,我是欣慰的。
虽然是独生女儿,家庭实际情况算得上中产,坐标中部省会城市,家里早过了为房子、车子发愁的时期。
仔细想想,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与我的生活习惯是有关联的。
凡事不追求数量,但将品质放在了较重要的指标。家里玩具都很少,不同年龄段也就逐步购置几样新玩具,与其他小朋友家整房堆放的玩具的情景不一样。习得“多”和“少”概念后,自然而然地孩子认为玩具多就是富有的象征。
物尽其用,珍惜自己的物品。很少答应孩子重复购买未好好利用的物品,包括生活物品和零食。学前班一年时间共给她买了3支铅笔,2个橡皮,指导一年级上学期,她还在接用学前班时剩下的半截笔和橡皮。
在我看来,这是很正常的生活方式。可是对比孩子同学和朋友,经常找不到文具的情况常常发生,索性很多家长都是以批发式的购买文具备用。
自由烂漫是孩子的天性,无所谓好坏对错。只是相对来说,我将我的金钱观分享了给我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