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说:
要依据过去来策划未来。
对于写作,我更需要常常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写过的每一篇文章。
近些天,我对自己之前写过的文章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说实话,我确实是受了“打击”。
这个感觉真是让我既爱又恨。
01
我爱,是因为它让我清楚地知道:
我的进步得以丈量。
对于之前写过的一些文章,我自己都看不上眼了,觉得辣眼睛了。
再跟一些大号的文章相比,更是降维打击。
有人说,你不要跟别人比,你就跟自己比。
这个观点,我认为运用在写作上并不是很恰当。
这个想法,或许只应该存在于你刚写作入门阶段。
但要是写了一段时间,你依然是只跟自己比,不打开门窗,走出去看看你跟别人的差距,那你的进步就慢了。
甚至是,你就此裹足不前了。
写作就是要多看,多对比,多学习,多写,多总结。
02
我也恨,我恨自己写的没有想的好。
我恨自己没有跟更多的创作者那般,去加入更多的圈子,经营自己的盟友。
但后来想想,我释怀了。
我差点又忘记了自己写作的初衷,忘记了自己想走得更远。
可是这些落差感,也让我更切肤地感受到,在写作这条路上,你真的会遇到特别多的诱惑,稍不留神,你就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因此,我更是提醒自己要时常总结,要学会给自己打针,要时刻唤醒自己的初心。
03
于是乎,关于写作,我也越发感受到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1.养成了看书的习惯
说实话,活了二十几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喜欢看书,享受看书。
读书时候的看书,都是带着极强的目的,那谈不上享受。
今年五一放假5天,我系统看完了4本书。
在跟朋友闲聊的时候谈及,朋友感叹道:
“你这一星期看的书,比我一年看的书都还要多。”
当我听到这话,我霎时间有点震撼。
我总感觉这句话在哪里听到过,我也一定对别人说过这句话。
而现在,我竟然也不知不觉成为了别人口里的被称赞者,还跟读书有关。
这是我最开心的了。
我之所以开始写作,也是因为我想通过写作这种方式来逼迫自己看更多的书。
我写作的主要定位就是书评和观点文。
回头看之前写过的文章,我80%的文章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文体。
照这样说,其实我是做到了的。
写得好不好另说,先完成,再完善,后完美,总要有一个过程。
每天早上,我看到的第一个朋友是书本。
每天晚上,我看到的最后一个朋友也是书本。
还有那看得见,看不见的时间的细碎,可以说,我70%我都给了书本。
稻盛和夫说:
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
我相信,在看书这条路上,我只可能是成功。
林语堂说:
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我不想受着眼前世界的禁锢,所以我要一直读书,享受读书。
2、更加意识到拓宽认知边界、改变思维的重要性
这一点,其实是跟读书相通的。
讲书大师樊登说:
书本,是拓宽人类认知边界最有用的途径。
深以为然。
我也慢慢意识到:
我知道的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我不知道的也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这是认知的拓宽。
我最想追求的,是思维的转变与更新。
叔本华说: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
挡在我们面前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自认自己是个挺认死理的人,也甘愿为自己认为对的观点而不疲于跟他人辩论。
在很多时候,我让自己活成了过于有棱有角的模样。
渐渐地,我好像发现自己忽略了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什么呢?
幸福应该是让自己对人对物的反应更趋于和善。
我也不再想以自己是学法律的,职业病这类的理由作为阻碍自己更靠近幸福的绊脚石。
有时候,真的就只是认知不同,思维不同,立场不同罢了,没有对错,高低可言。
我想要推倒禁锢思维的墙,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3、更加坚定自己的写作定位
写作,真的不能闭门造车。
但是睁大眼睛看别人的,又会是一种诱惑,又或者说是一种痛苦。
有些人一直在写自己的所感所想,尽管没有更多的信息增量;有些人就一直在教别人怎么写作,尽管她自己还是一个写作新手;有的人一直在追热点;还有的人,就专门去拆大号的文章,专门投稿......
所以,作为一个创作者,到底要走上什么类型的路,真的是要靠自己去摸索,自己去定位。
尽管有一段时间迷茫过,但我现在可谓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写作定位。
在写作这条路上,将书评和观点文作为主心骨,一路走到黑吧。
其他的,要裂变的,也都将围绕着这两条主心骨进行。
关于写作,这是我能想到的,支撑我继续按着自己方式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而关于写作,真的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看得见,看不见的,都在以最奇妙的方式发酵着,内化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