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但凭借自己的不断学习,正一步步自我疗愈。以下是参加了近段萨提亚家庭治疗成长小组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共享。
萨提亚有四种生存模式:
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逃避行
我属于讨好型。
讨好型的人,具有很强的察言观色能力,生活中处处以讨好他人,获得他人的好评为重心。
没结婚前,我觉得自己挺好的。
无论是跟家人相处,还是跟朋友相处,或者跟同学老师们相处,我都能跟他们和谐共处,而且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因为我的察言观色能力很强,无论何时都能觉察出身边人的需要。只要我愿意,就能用讨好的方式博取对方欢心,顺利达成自己所要。
见到妈妈心情不好,准备训人了,我赶紧跑去写作业,或者做家务。
见到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我立刻跑去帮忙。
见到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我会热心辅导。
我的人缘奇好,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成绩好的,成绩不好的,都喜欢跟我相处。
大家对我最多的评价是:聪明能干,善解人意。
我很享受这样的感觉。
然而,遇上先生后,一切都变了。
我特别郁闷,怎么原本活泼开朗充满正能量的一个人就哪儿都不对了呢?
很长一段时间,我处在深深的抱怨和痛苦中。
我抱怨先生冷漠,不懂人情。
抱怨他负能量太重,没完没了地批评和指责:
走在路上,怨车乱开;
驾车行驶,怨人乱走;
逛个超市,可以跟服务员吵起;
自己家里,头不小心撞到油烟机,愤恨地说:什么破玩意,回头把你给砸了;
……
如上所述,先生是典型的指责型,说得最多的就是“都怪你”,什么事情都是别人的错,而且思维习惯性地从周边人群挑毛病。
问题来了。
讨好型碰上指责型,永远永远找不到价值感。
因为无论我怎么努力,怎么完善,他总能从鸡蛋里挑骨头,目光从不放在对方做得好的事情上。
好比生活是100分,
我曾经只有70分,他挑剔我那不够的30分。
我不断努力,不断改善,终于从70分到了80分,再到90分,甚至95分。
最后,他还是盯着我那失去的5分。
我觉得自己好累,好绝望。
我们结婚12年,我以他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了他和家12年,而最后,却依然是没完没了的指责。
我曾感慨,过去在娘家22年所受的批评和委屈,加起来,不及婚姻生活中的半年。
迷茫和无助的时候,我一次又一次跟先生抱怨。我歇斯底里地冲他呵斥: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这里不可以,那里不可以,我嫁你为了什么?我又不缺祖宗!
终于,我感觉无法承受,徘徊在崩溃的边缘。
尤其在生了小宝后,我的抑郁情绪非常严重。
常常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无端地流泪。
常常觉得生无可恋,当先生跟我生气或指责我时,我甚至想到了轻生。
我竟然对自己的孩子无动于衷,常常觉得孩子是我的累赘,如果没有他们,我就不用受这份煎熬。
好在,我坚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觉察,勇于剖析自己,似乎,现在的我,已经看到黑暗中灯塔的方向,随着我不断靠近,生活中的黑暗被逐步驱散……
每一次的心理学习,都有一些点能够触动到我。
这次,触动到我的,也是我急需的,是黄盼老师提及的:
对于指责型的人,或者身边有指责型的人,要引导自己或他看到他的指责给对方带来的痛苦,要让他知道对方心理的感受。
当指责型人内心被触动,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
那么,我该做的,应该是让我的先生知道,他的指责让我很受伤,很痛苦。
以前,面对他的指责我或者沉默,忍让,或者爆发,指责回去。今后,我将在双方冷静的时候向他展示我内心的脆弱,让他看到他对我的伤害。
我想,这一定是非常管用的。
因为,自从我确诊抑郁症后,他对我温柔了许多,似乎,他看到了他对我的伤害。
但是,暴躁和指责是他的本性,又怎么可能说改就改得了?
他偶尔的暴脾气加指责,仍然会让我脆弱而敏感的心受伤。但,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1、理解他的不易
他的性格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小时候可怜的生长环境。
先生的父亲能干、责任性强,但性格暴躁,尤其对家里的孩子,很没耐心,先生小时候没少挨揍,常听他说,如果没有完成好家务,或者被村里小朋友告了状,他的母亲就会在他爸爸回来时通风报信,让他快点跑。
父亲指责型,母亲讨好型,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长大,自然学会了父亲的指责型,因为相对于软弱无能的讨好型,父亲的指责型显得有力量多了。话说,有样看样,家里就一指责型和讨好型,他肯定不要去做那个软弱的讨好型。
他小时候可怜,现在,也不容易。因为他每一次指责和暴躁的脾气背后,都是内心深深地无力和不知所措。
此外,他的脾气除了伤到我,更伤害了他自己,年纪轻轻就有了冠心病,每日吃药,胆战心惊地过着,实属不易。
如此,我内心释然了许多。
2、降低期待,化讨好为善良
讨好型特质的人,在讨好的行为背后,都是有所期待的。
我有一个忘年之交的好朋友,5岁,我们常在朋友的福利彩票店相遇,他很喜欢我,常常找我聊天,随身带的玩具或小零食都愿意跟我和我的小宝分享。
我也常陪他玩,请他吃东西。
然而,有一次,我家小宝拿着新买的玩具怎么都不肯跟他分享,而他又特别喜欢。一岁半的孩子已经具备物权主义思想,我这个当妈的,理当维护,所以,我没有强行要求小宝的玩具跟我这个“好朋友”分享。
结果……我忘年之交的好朋友非常非常的生气,不仅不理我,还试图攻击我家小宝。
讨好的背后,是如此强烈的期待,当期待落空,情绪就变得抓狂。
我想到了我自己,虽然没有小朋友这么直接,却也是十分的相似。
婚姻12年,我忍声吞气地一再讨好,背后其实都是有所期待,期待他认可我,肯定我,当他不仅没有认可和肯定我,反而没完没了地指责我时,我抓狂了,崩溃了。
所以,我该降低自己的期待。
我是一个成年人,有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没必要一双眼睛眼巴巴地期待着他人给予我想要的。只有小孩,想要商店的一颗糖,父母不给,就哭着不肯走。成年人了,自己要什么,自己去争取吧。
想要得到认可,就自己鼓励自己吧。
想去做什么事情,觉得对的就去做吧。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不违背社会道德,不伤害自己身体,只要自己喜欢,都可以去做。
他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我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当我们习惯性的讨好没有期望时,我们就成了一个善良的人。
对,直接视自己的行为为善良吧。
是我自愿去做这些事,无欲无求,无所谓有没有回报。
像那些佛家高僧,慈悲为怀。
生活中,容易抑郁的,多半是讨好型生存模式的人,让他们抑郁一天天变严重的,极有可能是身边有着一个指责型的爱人或父母。
希望上面的分享对你有益。若喜欢,点个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