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晴
易卜生的剧本《国民之敌》里有一句名言,也是鲁迅先生喜欢引用的:“我告诉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壮有力的人,就是那孤立的人。”
毫不避讳,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陷入了沉思、孤傲的死循环中。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写文带给我的。
在简书近十个月的时间,记不清自我怀疑了多少次。总会在夜幕垂落的时刻,内心不安的小人,一遍遍拷问着我的灵魂。我望向四周,始终被格格不入的孤寂感重重包围。眉头紧蹙,心态苍老得如同过百的老太。被视为异类的感觉并不好受,努力而被人无视的结果也太过苦涩。这世上,竟无人可懂我了。呵,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我想,这怀疑大概是一些肤浅世相的堆砌。当我耗尽心力码下了一篇又一篇文字,却依然无人问津,说不痛苦是不可能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作者经常盘踞首页,阅读量过千过万。
而我,只能在漆黑的夜路上踽踽独行。
那感觉太可怕,某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堂吉诃德似的人物,妄图以个人的力量挑起“思想革命”这面千疮百孔的旗帜。
然后,身边会有形形色色的魑魅魍魉跳出来,极尽嘲讽之能事,对着我一脸讪笑:“看,你也不过如此!”“不过如此”这四个字,刻在我的心头。它几乎要让我发狂,仿佛总无人看见我,连努力提起来都格外讽刺。
痛苦、犹疑,到底该不该放弃?与别人的声音相比,更让我害怕的,是我本身根本并不优秀这件事。
当首页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鸡汤文,当口水文引来阵阵叫好,我的内心是焦灼、不安、痛苦的。以至很长时间,我不敢开口告诉别人,我是一名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在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学习文学评论。
没错,我怀疑自己的鉴赏力出了问题。作为专门从事文学批评的学生,我清楚地意识到,那些别人嘴里的大神,那些引人抚掌叫好的爆文,都不能称为伟大的经典作家和作品。
既然如此,众人合力追捧的标准,又有何意义?或许,我该扪心问问自己,期望获得什么意义?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也是个伟大而深沉的课题。
每次我把这些困惑转达给先生时,他总会反问我:“难道你的意义要依靠一个平台的认定?那些点赞数、阅读量真的有那么深刻的力量?还是说无人认可你,你便不再写下去?”
每到此时,我都为自己的浅薄而无地自容。是啊,该问问自己,为何得失心如此之重?倘若一直无人问津,我是否还能继续拾笔赶路?
今天,简书为我点亮了一枚小绿标。平心而论,在那一刻,喜悦冲昏了我。毕竟,人都有需要被认可的时刻,夜路赶久了,一点微弱的光都足以让人手舞足蹈。
可惜,我天性并非旷达乐观之人。旋即,我又陷入了更为巨大的郁闷里。也许,这枚绿标得来并不容易,我已经在逐步丧失自我。
因简书而结识的朋友小羽,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毫不讳言地指出:“你的文字越来越没个性,里面缺乏了深刻的思考。和其他文字相比,别无二致。文字,应该少一点媚俗姿态。”
那一刻,只能用“羞愧难当”这个词形容我的心情。曾经我反对的,现在也在转头改变着我、侵蚀着我,为了获得认可,我好像用力过猛了。不知什么时候,我已然失去了自信力,只剩下妄自菲薄。
而这样的代价,太大太大。
记得刚恋爱时,我扬起骄傲的头颅,自信地对男友说道:“我最宝贵的便是属于自己的独到思想,任何人都不能拨除我身上尖刻的刺,包括你!”现在想来,该重新拾起丢失的自信,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写文,不喧哗,听得到内心的声音。
在一叠声的祝福中,我很庆幸,还有人肯对我当头棒喝。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那些始终对我不离不弃的文友们,唯有道一声感激,珍重。
最后,引用小羽的一句至理名言作为结尾:“不去迎合大众的想法,有可能一直都在一种冷清的境地。文字有时可能就有这样的悲凉。”
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十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