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朴素随笔
王阳明《传习录》下311——立个必为圣人之志

王阳明《传习录》下311——立个必为圣人之志

作者: 无住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4-03-14 16:10 被阅读0次

原文直解

先生曰:“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直解】先生说:“各位在这里,务必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决心,时时刻刻必须有‘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警觉,听我的讲学,才能句句得力。如果只是茫茫荡荡度日,就像一块死肉,打也不知道痛痒,恐怕终究不济事,回家以后还是因循旧习,岂不可惜?”

笔记

阳明谈立志

立志是为学的根本,是修身的力量之源。阳明在给他弟弟守文的《示弟立志说》中详细解说了立志为学的原理: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故程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

为学,首先在于立志。不立志,就好像种树不播种,只是培土灌溉,必然劳而无功。世上庸庸碌碌之人,之所以因循旧学俗规,蝇营狗苟,追名逐利,猥琐怯懦,日渐堕落,活成最终自己讨厌的样子,都是因为没有立下坚定而正确的志向。所以程颢说“一个人强烈地向往成为圣人,才可以跟他一起修学。”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责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听一毫客气之动,只责此志不立,即客气便消除。或怠心生,责此志,即不怠;忽心生,责此志,即不忽;懆心生,责此志,即不懆;妒心生,责此志,即不妒;忿心生,责此志,即不忿;贪心生,责此志,即不贪;傲心生,责此志,即不傲;吝心生,责此志,即不吝。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故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

志向,是气之统帅,人之性命,树木之根,水之源泉。水源不疏浚,水就会断流,树根不培植,树木就会枯槁,性命不存养,人就会死亡,志向不立,气质就昏聩。所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第一要务。眼中所视、耳中所听,只是必为圣人之志,没有其他杂念。就像猫捉老鼠、母鸡孵卵时一样,精神心思凝聚融结,没有一丝杂念,能做到这样的话,就能志向坚定,神气精明,义理昭著。
一有私欲,就能察觉,私欲自然没法窝藏。所以,只要有一毫私欲萌动,只是责问自己是否有必为圣人之志,这正念即刻强大起来,私欲就退去了;只要有一毫客气萌动,只是责问自己是否有必为圣人之志,客气就消除了。懈怠、疏忽、浮躁、嫉妒、忿恨、贪婪、傲慢、悭吝等等私欲一旦萌动,只要责志,正念即刻作主,私欲即刻消除。所以说,无时无刻不是立志责志之时,事事物物都是立志责志之地。所以说,责志之功,对于克除私欲来说,就如同烈火燎毛发一样,太阳一出来,自然阴云消退,魑魅魍魉、鬼鬼祟祟都不敢复出。

立志立的什么志?

立的是必为圣人之志。
为什么要立必为圣人之志呢?而不是必为富人,必为权贵之志呢?因为圣人才是幸福的人,才是身心安宁之人,才是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有益的人。并且,修身成圣是一个无限的游戏,是一个共赢的游戏。人人修身成圣,人人受益。
财富、权力常常是零和游戏,对于财富权力的争夺,往往是处心积虑的、胆战心惊的,即使得到也是不可持续的。这是一个痛苦的游戏,是一个没有赢家的游戏。

立志的好处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立一个必为圣人之志,可以使自己脱离低级趣味,可以使自己脱离利益诱惑,可以使自己超越短期困境,可以使自己超越生命威胁,可以使自己活出光辉的人生。

阳明在十二岁时立志要成为圣人,后来孜孜以寻成为圣人之道。在寻道的过程中,他始终是一个大丈夫,是一个豪杰。不论他去格竹子,还是学佛老,他都是不甘流俗的,他不以读书考科举做官为志向,不因朱子之学为官方倡导就默然遵从,他要探寻出真正的圣人之学。
阳明自己成为了道的化身。在刘瑾淫威滔天、众臣噤声的时候,他独自一人上书营救戴铣。在龙场时,日有三死,他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然后在夷狄之地讲学办书院教化当地百姓。他超脱了生死,他的生命建立在了道之上。在听闻宁王叛乱时,他手下无一兵一卒,却毅然平叛。他的文章很好,但是他不求以文章名世。他战功赫赫,却不以此为功。他的志向是求学为圣,是倡明圣学,是为孔孟流传真骨血。

立志的体会

立志要到这样一个程度,每当察觉自己偏离志向的时候,都会有心痛的感觉。
每当私欲萌动而自己不去克除时,就浑身不舒服,胆战心惊、头皮发麻、肌肉紧张。

相关文章

  • 【传习录读书札记213】抓铁有痕

    《传习录下》第311条(黄直录16) 先生曰:“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

  • 阳明先生立志说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二十六

    立志 “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志未立。”对曰:“珙亦愿立志”先生曰:“难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对曰:“愿...

  • 读经典丨信守诺言

    “以宾阳才质之美,行之以忠信,坚其必为圣人之志,勿为时议所摇、近名所动,吾见其德日进而业日广矣。”——王阳明 诚信...

  • 读《传习录》第三十天

    今日,我读《传习录》之黄以方录第二天。 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

  • 《传习录》摘抄: 钱德洪录(1)

    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

  • 修心日记 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通过今天的学习,终于明白了真正的立志,我们每个人要去的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我们要立必为圣人之志。

  • 传习录

    今天,第一次读《传习录》。之前听人说过有两个半圣人:孔子 王阳明算两个 ,曾国藩算半个。可见王阳明在历史中的地位之...

  • 圣贤历艰险,豪杰出风尘

    读圣贤书,立圣贤志,为圣贤人,不得已则为豪杰,圣人实学不务虚。天地生万物,人为贵;群萌不治理,必以圣贤豪杰治理之。...

  • 读名人言,修正自身

    王阳明《传习录》有言,“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时刻体察内心的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下311——立个必为圣人之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nv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