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见弗朗西斯·培根

初见弗朗西斯·培根

作者: 胡_伶 | 来源:发表于2019-11-20 16:46 被阅读0次

    读完威尔·杜兰特对弗朗西斯·培根的介绍,首先,很感谢杜兰特隽永的笔风,让读者不时陷入对一句话或者一个词的思索之中,以至于头脑始终活跃着,有种迫不及待想要看下去的欲望,同时又有着时而需要停下来凝神想一想的感觉。

    培根经历复杂,但是心很单纯。每个人在一生之中,都会面临选择。他对自己的选择总是赋予意义。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出来后,加入驻法大使的随行团,走上政治这条道路。这个选择源自他想要做更伟大的事情,为更多的人带来福祉,心中有着更为宏大的理想与志向。

    他一生坚持知识必须与现实需要、与解决问题发生关联,否则知识的价值就大打折扣。走上政治的道路,过一种热闹的生活,是他丰富的思想和博大的知识与现实发生关联的一种渠道,至少在当时,是最适当的一个渠道。

    在尽着自己本分的岁月里,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于科学、学术、哲学这些领域的初心,他想要复兴科学,将每个科学领域的土翻一翻、松一松,归纳出未解的问题和进一步探寻的线索。他警示他人过度的学习是在浪费时间,而自己却捧着哲学的书籍爱不释手,感慨“若无哲学,我无意生存”。他主张从观察中得出智慧,而非教条,他提出四种容易陷入的偶像陷阱,市场偶像关乎你的话语的意义取决于被理解的程度和方式、种族偶像囿于作为共同的人自身的局限、洞穴偶像因人的个性特征所导致。他说,你确信的,最后往往是怀疑的。你怀疑的,最后往往是确信了。在思索问题的时候,需要进行理智的净化。这和韦伯等人倡导的头脑的清明是一样的。

    也正因为这是一个有着丰富多样性的人,才会给人留下诸多启示。他尝试用德谟克利特机械主义的观点理解世界的想法,为他的秘书霍布斯走向全面的唯物主义提供了出发点;他的归纳法为洛克提供了灵感,使后者构思出只受观察限制、摆脱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经验主义心理学;他对“利益”和“效果”的强调,在边沁的有用和有效同一性理论中得到系统阐述。

    他被人称为归纳法之父,也被人批判他担不起这个名誉。可是,这些于他都只是一笑了之的事。他是个自我分析很全面和深入的人,因为对自己的理解而涌现出少有的自信。他明白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也深信死去之后世界各地的人会记住他。因为,从没有人像他一样始终倡导观察,倡导假设-实验-推演的方法,也没有人像他一样在头脑里构建出一个伟大的科学的复兴计划,尽管他一个人在那样的时代因为超前而显得孤独和力不从心。也没有人像他那样智慧地看待生活,看待成功,甚至看待爱情。有人比他有知识,有人比他钻研得更深,但是,若他那般智慧的人并不多见。

    政治如同恋爱,不能将自己全盘托出;一个人应该时时付出,但任何时候都不能付出全部,感激因期待而更加真挚。

    做人……时不时地迸发一些自由、慷慨的思想火花,哪怕它们所含的刺并不少于所含的蜜。

    一个人是什么取决于他知道什么。

    用过于严厉的手段压制言论不是解决矛盾的良方,因为藐视它们往往是最有效的遏制策略,而四处奔走,企图消灭它们的举动反而会使好奇心增强。

    人类理智绝不是干燥、单纯、光亮的,而是掺杂了意志和个人情感的混合物,于是产生了一切所谓‘如人所愿的科学’……因为人之所以并非为真,只是他更愿意相信罢了。

    人的行为准则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身居高位之人是三样东西的奴仆:君主或国家的奴仆、名誉的奴仆、事业的奴仆,所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行动自由或时间自由……往高走是辛苦的,而人们却历经艰辛换取更大的痛苦;它有时是低贱的,而人们却不择手段以换取尊严。高位是易滑难守,一个踉跄,不是跌倒垮台,就是暗淡收场。

    这些都是多么练达且诚实的观点啊。当他从伦敦塔被放出来之后,他调侃自己“我是英国这五十年间最公正的法官,但这也是这两百年间议会所做过的最公正的判决””。这又是多么诚实的人啊。

    新买了培根的随笔,想要了解得更直接一点。哲学之于己,无非是能让自己不要那么庸常,至少是在精神层面上。思考问题能更宽一点,思维和心胸能打开得更宽一点。思考人生的意义更多一点,能时常提醒自己不要那么太轻飘太鸡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见弗朗西斯·培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oo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