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上午的门诊中,我接诊了患儿四十多人,对每一个患儿都高度集中起注意力,总感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原因是每一个患儿都是家里的宝贝,千万不能出现丝毫的马虎。
尤其是对好多“问题成堆”的家长,精神更是高度集中,否则,家长就会认为怠慢了他们/她们,有的甚至会去医院有关部门投诉的。
今天,就有一位家长,先是看孩子的发热,而后是看孩子腿上的皮疹,还有面部的白斑,最后是是孩子的便秘问题,等等。
还在我给家长解释孩子感冒的原因、用什么药、注意哪些生活饮食等问题的时候,家长就一直问孩子身上的皮疹,是不是“手足口病”,当我刚要告诉家长,这不是那种传染病时,家长又开始说,孩子发热是不是因为便秘引起的?而且,是几个问题轮流地、反复地、来回地询问和说明。
至此,家长把他/她的所有疑问全部“倒”给我后,让我一时反应不过来,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告诉家长孩子的病情。
为了我自己能够把思路再次理顺,我告诉家长,不要着急、焦虑,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说出来,不要一股脑地告诉我,而且轮流来,这样,我的思维转换成本太高、太慢。不如这样,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我,我一个问题一个地来解答,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咱们就算结束了,不要再反复来询问。因为,后边还有其他的患儿在排队等着就诊。
通过我和家长的沟通,我便把每一个问题都详细地告诉了家长,家长也静下了心来,认真听我说,很快地就清楚了,我也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我无意指责家长,因为孩子病了,家长心情焦虑,不停地反复地来回询问,这是人之常情。我只是从这件事之中,把自己的思维转换的能量节约下来,为后边的继续接诊打下了基础。
关于人的思维方式,是否能快速地从一个情景中,切换到另外一种情景中,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属于精英人士。
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老师,曾经讲到,北大国发院的周其仁老师、教授,他有一个很重要的本领,就是他切换注意力的速度非常快,他从一个事情转到另外一个事情,几乎不需要时间。他总能集中精神做前一个事情,但是下一秒钟他就完全关注下一个事情。
薛兆丰老师说,他跟着周其仁教授出去调研,去一个地方回来以后,都得躺半天,想想昨天、前天发生的事情,沉浸在过去几天发生的事情当中,需要好久才能缓过神来,而当下要做的事情就没做好,得几天才能切换过来。
当薛兆丰老师与周其仁教授谈起思维快速转换这个本领的时候,周其仁教授特别加了一句:“这也是一种资本,这也是一种收入。” 你看,二人吃的是经济学,喝的是经济学,呼吸的是经济学。无论任何事情,都跟经济学里面的概念相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