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公司加班到10点,照例叫了个滴滴。刚坐上车准备刷个手机......司机:hi,美女,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互联网的。--司机:具体做什么工作的,哪个行业的?--虽然经常也会跟滴滴司机聊天,但是尤其晚上,我还是不太愿意透露太多个人信息的。--我:嗯....就是干教育的。--司机:哦,那您认识做机器人的吗?--我:.......--司机:是这样的,我现在在研究机器人,有个很棒的想法,但是中途卡壳了。技术上不知道如何实现,所以需要找个专家来帮我解答一下。
啊.....直到此时,我才放下戒备心,打消了我之前以为碰到什么坏叔叔的恐惧。接着司机跟我聊起来,他是山东人,这次特意从山东跑到北京来开滴滴,就是为了找到专家来实现他那个伟大的机器人想法。因此平时的拉客地点也很有针对性,就是在清华北大五道口,上地西二旗这些高校和高新技术地区转悠。
最后的结果是,我并没有帮上这位大哥的忙。但是我却突然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思,其实除了常规性打车出行,司机也好,乘客也罢,是否可以创造更多元化的打车需求?
airbnb,重新定义了酒店。酒店本来只是作为外地出差旅游的一个落脚点,但是airbnb却以文化体验为点,反过来刺激用户不是因为旅游住酒店,而是为了那个漂亮的民宿和可爱的主人而前往这座城市旅行;KFC,重新定义外卖。在外卖还不那么普及的时候,有一段时间KFC对于需要送餐的用户,是可以对配送员提出定制化需求的。比如“我需要一个长得像鹿晗的送餐员”,“我要一个大眼睛的送餐员”等等。于是很多用户为了体验这种新鲜的外卖服务,而专门上KFC点外卖进行消费。
其实这跟春装优惠大减价,充话费送好礼是一个道理。在这个追求个性化的年代,用户往往会本末倒置,因为一些附加价值而产生消费行为。而如果是滴滴,依葫芦画瓢,我想它可以这样构建自己的多元化出行需求场景。
思路:给部分司机定标签,标签司机的收费比如高个10%。当乘客达到这种标签司机时,便可以享受个性化的服务,在奔波的旅途中求得短暂停歇。标签属性可以是帅气/声线迷人/侃大山说相声/老中医/随车配按摩器材/随车配联网电视等等。
司机标签属性实现过程:
1,收集司机特性:用户标签化评价,之后针对性联系司机/司机自主报名;
2,试运行:定制司机车辆图标加小橘帽/运营案例包装/所有车同价位,向用户随机分配,收集用户反馈;
3,全量使用:实现策略:用户打开滴滴客户端,识别是否有定制车辆在附近,如有,询问用户:现有帅气/单口相声特性司机在附近出没,是否优先选择?为了保证标签司机不至于得不偿失,如用户选择“否”,那标签车辆切换为普通车辆同待遇接受分配;在标签司机被普通下单后,收到叫车成功提示,据此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向乘客提供点什么。
大概就是这么个思路,通过丰富司机端内容,进行滴滴的多场景运营。我在想,如果真的实现,那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听过相声吗?“ ”没有“ ”走,带你叫个滴滴“;”最近脸上老冒痘“ ”是嘛,要不叫个滴滴,正好去那不用找地铁了“ ”NBA最后10分钟了!快!叫个滴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