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这里孔子说,泰山不如林放乎,传递了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我们为什么祭祀祖先是因为怀念追远,为什么拜佛陀,是因为感激是因为敬仰,而不是靠着某种仪式,以为烧了香就能够获得,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君子无争,并不是不思进取,孔子一生都在不断的创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一个相信尽人事听天命的人,他不愿意参与低级的事情,不愿意与人在泥潭中缠斗,所以孔子说我没什么好争的,如果一个人要争,该争什么,必也射乎?君子无争,其争也君子是有规矩的,第一,我不会无底线的竞争,第二相互尊重,第三不是为了利而是为大局着想,希望自己能够有所创造,有更多的愿景,如果做到以上3点就是其争也君子。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这是一幅很有画面感的话,话题跟女孩子相关,描写女孩子美好的模样,绘事后素,子夏由此想到了礼的应用,也应该和女孩子化妆一样,要放在温饱之后,在大家生存条件解决了之后再普及礼乐,孔子对他大为赞赏,夸赞他能够举一反三,对他有帮助,表示可以跟他谈论诗经啦,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里杞国就是杞人忧天的杞国,这里是文献的第1次出处文指的是历史典籍,文章现指的是遗老遗少的口述和回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朝的礼仪,我现在还能说出来一些,但是杞国不足征也,就是不足以证明就不能够举证,就说,当时杞国的风俗和人们所理解的夏朝的风俗已经天差地别了,夏朝留下来的贵族们也无法再延续夏朝时的风俗。
原句译文:
3.6
季氏准备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天啊!难道泰山会接受他们的无礼朝拜吗?他们还不如林放懂礼啊!”
3.7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要争的话,那就像射箭比赛一样:赛前互相行礼,赛后互相举杯饮酒致敬。这样的竞争,真有君子风度!”
3.8
子夏问:“《诗经》里说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说的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洁白的宣纸,然后才能绘画。”子夏问:“先有温饱,再谈礼法吗?”孔子说:“子夏,你启发了我,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论《诗经》了!”
3.9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清楚,杞国现有的礼是不能再现其盛况的;商朝的礼,我能说清楚,宋国现有的礼是不能再现其盛况的。我现在无法证明,是由于文献不足,否则我就能证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