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六) 【原书卷十四·五四】
作诗能速不能迟,亦是才人一病。心余《贺熊涤斋重赴琼林》云:“昔着宫袍夸美秀,今披鹤氅见精神。”余曰:“熊公美秀时,君未生,何由知之?赴琼林不披鹤氅也。”心余曰:“我明知率笔,然不能再构思。先生何不作以示我?”余唯唯。迟半月,成七绝句,心余以为佳。余乃出簏中废纸示之,曰:“已七易稿矣。”心余叹曰:“吾今日方知先生吟诗刻苦如是;果然第七回稿胜五六次之稿也。”余因有句云:“事从知悔方征学,诗到能迟转是才。”
蒋士铨,(1725年—1785年),字心余、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
熊本,字艺成,号涤斋,熊一潇仲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工部尚书熊一潇卒,遗疏至京,熊涤斋窜入荐己话,事发罢官。乾隆三十一年,重赴鹿鸣(指再次考取进士)。其子学鹏少年中进士,遂依子而寓居南京。与袁枚交往甚密。
鹤氅,汉服的一种。1、鸟羽制成的裘。用作外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2、泛指一般外套。宋·陆游《八月九日晚赋》:“薄晚悠然下草堂,纶巾鹤氅弄秋光。”明·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氅衣”条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最初鹤氅的样子,就是一块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后来的鹤氅,为士大夫所接受后,表现为大袖,两侧开衩的直领罩衫,不缘边,中间以带子相系。明代的鹤氅,和披风形制差不多,只不过有缘边多些,领子相合一些,比之褙子,袖子应更加宽大。穿着鹤氅的多为喜欢道教的人物。
率笔,汉语词语。是犹败笔。
唯唯(wěi wěi),恭敬的应答声。引申为恭顺谨慎之义。《诗·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郑玄笺:“唯唯,行相随顺之貌。”
知悔的意思。后悔是做了一件事后,其结果不如自己原来的愿望的一种失落感,一种遗憾。而知悔则是在后悔中自我反省、总结的一种经验提升。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作诗能速不能迟,亦是才人一病。”袁枚说的这种毛病,至今犹存。脱口而出成佳句,当然是诗人之追求。不过,千古名篇得来怎会那么简单呢?历代诗人呕心沥血苦吟的故事不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宁迟毋速,推敲再三。佳作千古流传时间长,不差你晚发表的那几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89979/ca24f6bc6714a70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