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丢弃无用的东西,内心才会变得敞亮舒适起来。这一两年开始,每个季节我都喜欢来一场“断舍离”。但是,每次还是会整理出很多没有用的东西,比如孩子穿小了的衣服、鞋等等,有时不乱买,也会有很多东西需要丢弃,所以定期做 “断舍离” 非常有必要。
今年买的最多的应该是书,买了100多本,待买书单中还有30多本。现在只看完了50几本,感觉喜欢买书的毛病比买其他东西要好很多。但经过总结,爱买书的毛病也是可以改善的,因为我发现家附近的图书馆里都有很多我收藏清单中的书,完全可以借来看,值得读两遍以上的书才需要买。

海明威曾说:“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的确,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非常少。据说:“乔布斯的客厅只有一盏灯。” 相信极简到这种程度的人非常少,我们没有必要极简到这种程度,但是至少家中不能留有无用之物。
从深层次来看,家居整理和收纳术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整理观。它教会我们通过整理家里的杂物,清理内心的垃圾,清晰自己的真正需求。 怪不得有人说:“清洁和整理就是最有用的转运方式。” 通过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与自己内心的垃圾说再见,从而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台湾心灵作家张德芬在《断舍离》一书中的推荐序里说“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 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这是对于心灵上的断舍离,而真正的全面的断舍离是怎样的呢?山下英子说:“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在考虑物品是否该被留下来时,思考的主语应该是“我”,而不是物品。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断舍离”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悦的东西全部断绝和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
曾经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你的心都变成了垃圾场,你还指望自己有前途吗?

一般来说,这三类人比较难做到断舍离:
逃避现实型,即不敢正视当下的自己;
执着过去型,即对过去的东西念念不忘,即便对现在没有任何用处,也非收着不可;
担忧未来型,这类型的人最多,喜欢过分地囤货,没有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去践行“断舍离”,人一旦清空了不好的环境,清空了杂念,就会过上简单自在的生活; 和自己喜欢和适合自己的人、事、物相处,生活的一切才会变得简单而美好。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断舍离”的真正意义。从现在开始,尝试去做一个高层次的人吧……

❤️——END
我是媛媛,二宝妈妈,努力做一个成长型的妈妈,满足于现在,不满足于未来,活出最好的状态!
主要两大主题分享:
一、有关自我成长
二、有关亲子教育
喜欢我,欢迎加我微信:JulieFan2018 请注明在哪关注的,比如写:简书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