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想法
忠义之士的封神论

忠义之士的封神论

作者: 喜沙弥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19:04 被阅读23次

      神是真实存在的。我暂且把圣、仙、神都统称为神,封为神有几个标准:

    一是万众信仰,二是遗世独立,三为品德高尚。  

      细数古今华夏,被后人分封至圣人、仙班、神邸的人数不胜数,其中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且分封得细分落实到领域上,如是满腹经纶的贤士,在某一项技艺、先进的思想达到超越旁人成为第一可称之为圣,例如智圣孔明、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茶圣陆羽等。

      如在圣之上有着品德更高尚的格局,且超凡脱俗的忠贞之士,可封为仙,无需战场杀敌、无需豪迈万千,只需鸿衣羽裳、餐葩饮露。例如诗仙李白、医仙华佗等。

      如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且功勋傍身的英雄,无需鸾姿凤态,可封为战神。自古以来,乱世出英雄,大大小小著名的战役也是不计其数,所以战神的加封并无上限,因形势不同,也无从比较。如战神白起、霍去病、李靖、岳飞等等都跨越各个朝代。在战神之上必然是忠贞义烈的王侯将相,除了屡立战功,还要有忠肝义胆、神乎其神的故事加持就能被封为大神,例如关羽。

      有人会问,同样具有高尚品德、忠肝义胆、屡立战功的圣人为何无法封神或仙呢?例如诸葛亮、王羲之、孔子等。  

      客观来看,首先比较战功,其次比较史记或后人杜撰加持的事迹被放大的程度。主观来看,封神和仙有个前提条件,分封者需要成为道教或者佛教中人,才能被封神或仙。以上三人都是道佛之外的得道者,得道的根底多是在儒家,所以只能称之为圣人。         

      当然,分封的逻辑并未这么清晰、简单,更多是拥有一定权利或威望的后人,如帝王、宗教高人等通过一些机缘巧合、杜撰以及参悟中匹配到的历史事迹和人物,加以二次塑造出的一种形象,一种心态。服务于宗教的宗旨,且是可以相信的,有一定的逻辑,一定可延续的精神。  

      我认为,无论是封神的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共性是一定具有功勋傍身或留下名流千古的佳作或凡人不可及的技艺,且忠贞作为品德高尚的第一大标准,才可称之为神!   神,是真实存在的。今天我来说三个典故,追溯这一观点。  

      诸葛亮,乃三国时期最有名气的一位天才人物,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得以万人敬仰,以忠肝义胆流芳百世。

      先不论《三国志》中记载的他到底算不算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奇才,至少不容置疑的仍是他高尚的品德。

      自刘备三顾茅庐去襄阳与其展开隆中对,仅三次拜访便定下了一个国家未来的战略远景,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对于这一场决定性的对话中所有的细节,诸葛亮言出必行,从未忘怀。直至刘备临终前留下的深刻遗言,托孤于此,叫他一统天下,还于旧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让诸葛亮在刘禅和自己当中抉择一位能强于曹丕十倍才能者称王,即继续讨伐曹魏光复汉室。

      自古以来,以臣凌主则登上帝王之位的大有人在,就在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炎便是如此,才会衍生出乱世之局的两晋南北朝时期。然而在废刘禅自立为王的大好时机下,诸葛亮却无二心,面对起初隆中对里许下的责任与承诺,面对刘备等人的知遇之恩与赏识,正如他回复所言:“臣尽股肱之力继之以死。”则继续辅佐刘禅出征北伐,完成这一项使命的一种忠贞。明知是一场毫无胜券的战争,也势在必行。

      诸葛亮的品德高尚与伟大形象不在于当初是否应当或不应当听取魏延的奇谋直取长安直达胜利的可能性,而在于如后出师表所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一般舍我其谁的忠贞,以及“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悲壮豪情。  

      诸葛亮以隆中对初出茅庐,以出神入化的智谋和胆识封为智圣,以出师表封神。

      虽说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和元末明初的罗本撰写的小说《三国通俗演义》中草船借鉴、空城计等皆为杜撰,但诸葛亮的成就并非仅军事上的智谋而言,在科学发明上,特别是高尚的品德被万世敬仰。

      诸葛亮六次北征讨伐曹魏的失败并未降低在当时甚至后世心目中传奇军师的名望,从六朝开始,诸葛亮作为朝廷官臣学习的范本,一路发展,特别是到了隋唐,诸葛亮渐渐成了一种信仰。当时跑到成都避难的杜甫,多次在诗里赞颂诸葛亮。感慨大唐盛世被狼子野心的安禄山给糟蹋了,住在草堂里的杜甫,着实怀念一辈子“淡泊明志、忠贞报国”的诸葛孔明。

      再到今日,诸葛亮仍是名望响彻海内外的伟大英雄人物,仿佛是中华文化里的一颗明珠,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死后,四川地区很多百姓自发戴孝,即使在刘禅发话不同意祭拜的大前提下,举国上下仍在为失去这位伟大的丞相而哀悼,并上书要求建立了第一个诸葛祠庙。古往今来,拥有如此巨大影响力的人,唯有神才是。  

      再来看看同为三国时期的另一位英雄人物—关羽,这位被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任务,甚至作为三国时期唯一打败吕布的五虎上将之首,实力不容小觑。

      关羽是三国时期唯一被后人封为大神的历史人物,主要事迹取决于演义小说里那一场官渡之战中千里走单骑,斩颜良株文丑的英勇加持以外,更为流传千古,深入人心的还属他大义凌然、义薄云天的忠贞之节。  

      关羽与兄长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处于对誓言的责任,答应舍身取义为刘备光复汉室,这么多年来从未食言。刘备被曹操击败后,关羽为保护兄嫂不被侵犯和与张辽的情谊,同意暂时归降曹操,但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要确保兄嫂安全;三是如有刘备消息要立即离去,曹操不能阻拦。”曹操爱才心切,答应之余为让其真心归降,还封赏其为寿候亭,赐予“赤兔马”,上马金下马银等厚重的待遇,但关羽推辞不受,只因一心拥戴汉室才为正统的政治主张,遂曹操在寿候亭前追加一字“汉”封其汉寿候亭,关于才肯欣然接受,这便是衬托了关羽对誓言、兄长的忠心耿耿以及格局的高尚。

      关羽能够为寻故主而弃舍现成的爵禄富贵,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刘备,也同样为了义,即便在立下军令状的情况下,他敢于义释曹操,绝不同于吕布之匹夫般的鲁莽与不识大局。以至于成为百姓口中传颂最广的英雄人物,拜祭他的祠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在全世界的华人领域,且后被宋徽宗金口一言授予正牌天神的编制,后又成为张天师麾下护法神将直至关圣帝君,同时被普净和尚领进佛门,成为护法伽蓝菩萨,从此被后人追捧为大神,也是中国享有规格最高、庙宇最多的神。  

      李白,唐代鼎盛时期最高级别的产物,身兼多种身份,如政客,书法家,业务道士,被后人称为诗仙,也是一位忠贯日月的侠义之士。

      大多数人认为李白是个嗜酒成瘾,玩物丧志的谪仙,成天把酒言欢,毫无斗志。最有意思的莫过于与杜甫“酒后同睡一张床,盖同一张被子,白天手拉着手,四处招摇”的基友情深,在这酒后乱性的醉眠之夜,让李白放荡不羁的个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历史总有那么几道弯,我且认为李白只是对自己的忠诚报君之心不被理解不被重用感到委屈不平而破罐子破摔罢了,真真只是任性作为。

      李白在年岁二十初头便带着一身才华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他并不是只求醉生梦死,玩乐至上,而是有着建功立业政治抱负的有为青年。他曾一度前往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直到十几年后获玄宗的赏识召入长安出任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却不满两年被迫辞官离京,从此浪迹天涯,诗酒自适。虽官场失意,此间诗歌创作也趋于成熟,达到了巅峰。也正是因为这机缘巧合才能与杜甫相遇,觅得了知己,创作了流传于世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那年他和杜甫手拉手同游阳台观看望高人,但却不知高人早已仙逝。杜甫面对这离别的伤感,觉着好不容易遇见了自己的偶像,来不及关心。并还能与其朝夕相对、同眠共枕不相思,怎能不留下他一齐潜心江湖,做一对绝壁鸳鸯呢!早知结局的杜甫便心怀着凄然之心劝阻李白,不要涉险,不要再涉足长安,如你肯,我愿化作比翼鸟,双宿双栖。但,李白并非想做寻常鸟,也从未忘却心中的抱负,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他常把自己比作大鹏鸟,愿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杜甫执意劝说下,李白不觉怒火中烧,说自己有这样的名望都仰仗于盛唐之势,是盛唐成就了我今日的李白,而我怎能不为盛唐平天下?若只是唯唯诺诺不出,便配不上这盛唐赋予的名声。罢了,拂袖而去,从此与这位好基友断了联系。当然断交的原因最荒唐搞笑的莫过于说是全因孟浩然的出现,哈哈…起源于那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李白离去十几年,让杜甫无尽的思念,可谓一年四季、朝朝暮暮,随后写了十五篇赞美其、思念其的著名诗歌。而这时的李白正在他最向往的城市—曹操故里宣城一带隐居。也正遇到轰动一时的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并未食言,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加入永王李幕府。可没过多久,永王触怒肃宗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入狱后不久流放夜郎。就在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时,还跟着背上杀敌,此时的他已经享年61岁。就因为年岁高矣,身体每况愈下,杀敌半路因病折回后病逝仙去,忠义之士的魂魄归于明月。  

      李白文化的出现、存在和发展,反应社会的审美取向和文化认知,对后世文学和文学流派都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他的文学造诣是超前的,是具有创造性的,就如一种符号,让历朝代学者共同参与研究、推崇李白文化,这就是真实存在的神。  

      神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幻想,是心中的产物,是人们对通往美好事物向往的一种信仰,它就像一道有力量的光,指引你、提醒你、推动你,所以它是必然存在的。  

      宏观来看,远古时期的人们并不了解自然,所以处于对自然的崇拜,创造出了神,之后因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以人战胜自然的事迹倍出,则出现了真实存在的神,因而对诸神的崇拜不断扩大,人类社会在神的推动下不断进步,得以让人类的历史不断延续;进入封建邦国乃至统治时期的帝国,为了加强统治,开始神话个人、王朝,得以让万众臣服,从而拔高了神的地位,造就了多个大一统的的政权。同时在儒家、道教、佛教等纷争与融合的影响下,神的概念被多文化多思想交叉成为一种信仰,拔高道德观、价值观等的一种思想体系,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世世代代,从而辈出更多真实存在的神。  

      微观来看,过去的科技与生产力并不发达,信息流也很闭塞,没有太多的参考与借鉴,更多的是创造,那时候老百姓如草芥一般,做奴仆连自己的生命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还能人才辈出,发明创造举不胜举。无论是千里走单骑一人杀出重围取人首级再万人中折回,创造出伟岸的英雄形象;或是在利益面前创造出舍身取义,舍我其谁的高尚品德;又或者是在工匠技艺、文学造诣上创造出至今都无法比拟的成就得以万众信仰、遗世独立,这些都符合神的标准,足以证明神是真实存在的。

    李白唯一真迹《上阳台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忠义之士的封神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ag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