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看同学发了简书,高考作文走题的一个学灰——我,不知出于何种原由,竟然下载安装了简书,最后事实证明我也只是下载安装了而已。回想当时,我想应该是有话要说吧。不过,要说的话,我憋了三年,如今,三年前要说什么,我已经不知道遗到哪个旮旯里了,现在要说的话,我觉得趁着我还记得的时候得赶紧说说。
最近看《极简》的时候,有句话很触动我,作者说“你没必要从难以处理的东西开始啊。从简单的小件物品开始,不论从哪儿开始,只要做就好。”那一刻突然就想起自己打开简书又关闭,看了几篇文章,点个赞又关闭,洋洋洒洒写了几段文字,然后又转成私密文章的日子,所以我就立马找了个最简单的话题,与其说话题,不如说自己“话痨”更贴切。反思自己注册了三年简书,为啥一篇文章都没写。
为啥不发文?因为自卑。因为我觉得我自己是一个特别没有逻辑性,特别没有眼力劲的人,所以特别怕写不好,怕写出来的东西前后矛盾,怕被人笑,怕被人骂,就是各种怕,然后就犹犹豫豫,一直磨磨蹭蹭,最终一事无成,一文未写。刹那的灵感没了,读书的感悟没了,被生活打击出来的顿悟也没了。恶性循环,浑浑噩噩。问题是我要是知道自己浑浑噩噩那还算好的,至少还有救,关键是我不知道,活的像个“二傻子”,这才是最可悲的。
为啥不发文?因为“自闭”。拒绝社交,拒绝出门,能在一个小房子里完成的事绝不跨出门外一步。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绝对不可能是我。我是那种不出门就真的什么也不知道的,并且以前知道的也可能随着记忆的消散而遗忘,所以渐渐我就成了个“二傻子”。傻到什么程度呢?也许不能说傻,怕侮辱了“傻”这个字,可以用“蠢”来形容了。高中毕业的时候,去迁团员证,班主任告诉我在县医院旁边的某个地方,我一脸茫然的回答“县医院那么多,我咋知道是哪一个?”班主任的表情可以用“震惊”“不可思议”来形容。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打个比方,你在北京搬砖了三年砖,然后老板让你把北京大学旁边的砖搬过来,你回答“北京那么多大学,我咋知道哪一所?”不接触外面的世界,新鲜事物,又不多读书,所以这样一个“自闭”的我,难以想象能写出什么有质量的文出来。有人说,现在有网有手机,不是什么都知道吗?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我是那种不刷抖音,不刷微博,看新闻偶尔也只是看手机自带的浏览器推送的文章的那种人。虽然现在网络新闻满天飞,但我老觉得看到的各种爆炸性新闻和数据也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而已。
为啥不发文?因为追求“完美”。总想着找一个爆炸性话题,总想着写第一篇就“一炮而红”,想天想地想成仙。我现在想想都纳闷,那时候咋不想想高考作文走题呢?一个高考作文走题的人,能写出啥好文章,不就是流水账。可能是人太过沉浸于自己虚妄的成功幻想中的时候,会选择性的忽视现在的实力。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感到了孤独,感到了恐惧,感到了善恶之果所造成的人间困境,因而有了一份独具的心绪渴望表达——不管他动没动笔,这应该就是而且已经就是写作的开端了。”我想我现在就是这种渴望表达的状态吧,已经不管不顾了,别人要笑就让他们笑去吧。当人的内心迫切想要表达的时候,大约就不怎么会在意别人的想法了。想想自己三年前刚注册的时候为啥想想又不放弃,大概是想说的欲望没那么强烈,而我又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最后想写的文章也就不了了之了。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还有一句话我也很喜欢“最易之读是不读,最易之思是不思。”套用他的话,我想说最易之写是不写。这一次我选择跨出这一步,写出这篇文章。我也希望那些目前和我曾经一样在犹豫要不要写的人能勇敢跨出你们的第一步。
我的第一步当然远未踩到目标阶梯,不过踩到一粒石子也算是比之前原地踏步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