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意: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以与人相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一定是射箭。比赛开始的时候,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比赛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道家思想中多是提供不争的思想,《道德经》中这种言论不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都是老子的观点。虽说于养身修性是有益的,但这种思想莫名还是感觉消极的。
而儒家思想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谦逊礼让,也认可相互间的竞争,但是它对于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还是不屑的。孔子虽然提供中庸之道,只是认为不走极端,该有的争还是要有的。儒家教人为善,但不是教人软弱,在适当的场合,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才是王道。
君子无所争,是说君子品德高洁,心怀坦荡,奉行温良恭俭让,始终是谦谦君子的形象,不争虚名,不争功,是一种超脱于社会的美德与智慧。而一些良性的竞争有利于相互的成长与进步。它的理论基础是礼。
君子是和谐合作而又具竞争精神的,但这种竞争要有规矩,要公平公正,在“温良恭俭让”的基础上,也要有“刚毅勇猛强”的劲头。就如同现在的竞技赛场上,台上是对手,台下可以是亲密的朋友,相互切磋研究。
事实上即使是台上也是个与自己对手的过程。人最大的敌人或者说是最大的竞争者一向只有自己 ,做强做大自己,对方自然就弱了。做好自己,完善自我,修炼内心,战胜了自己也就无所不克了。
因此,道家是不争,儒家认可竞争,但是不认可不择手段地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人本质上还是有着好胜之心的,但是要在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地条件下进行竞争。
在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鼓励相互的竞争,在竞争中学习进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竞争的过程中保持和谐礼让,遵循公平友好的原则,不要陷入恶性竞争的循环,只有这样在正当公平的环境下,竞争才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竞争的结果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从而也促进人们自身的个人修养的提高与养成。
张居正解说,“射礼之行如此,虽有胜负之相较量,然自始至终,雍容揖逊,是其争也,乃君子之争,非若小人专以血气相尚,而为角力之争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