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将开始的这个小故事,它真实而又虚幻,距离我们很远。做不到感同身受,隔着屏幕,也是一阵唏嘘。索马里的一个普通女孩,惨痛的童年、励志无畏的一生成就沙漠之花。
2011年下半年,我进入大学就读,经同学推荐,观看“沙漠之花”,一直都想写这么一个关于她的文章。
2011年到2019年,8年后才正式提笔写下心中这个故事!
沙漠之花改编自索马里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整个影片讲述了华莉丝从索马里沙漠中走出到成为世界顶级名模的故事。
一个励志的黑人女孩,经历种种磨难,终于浴血成凤,成为一代名模。
正能量满满的背后,隐藏着惨不忍睹的过去。
贯穿全片的是一种民族陋习,“割礼”。
百度定义:女性的割礼是一种仪式,于四岁至八岁间进行,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以免除其性快感,并且确保女孩在结婚前仍是处女,即使结婚后也会对丈夫忠贞。
在那个时候的索马里,这是每一个女孩人生的必经过程,就算大量的女童因为这个痛不欲生,甚至丢弃生命,也无法改变它存在的事实。
不进行此仪式的女童,视为家族灾难,视为不贞洁,更是家族耻辱。

华莉丝·迪里出生在荒凉的索马里沙漠,沙漠里的孩子会追着斑马数星星,生活贫瘠却也有美好的回忆,一切却在四岁时戛然而止。
四岁就被父亲朋友奸污,失去贞洁;五岁被迫接受了惨无人道的女性割礼;华莉丝以为割礼之后,自己还有机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没想到十三岁时为了五头骆驼就被父亲嫁给六十岁的老叟,最终赤脚逃婚在沙漠中差点丢了性命。在后来的模特生涯里,她脚上的伤痕让同台同伴震惊万分。
女性身份就是这么不堪,可以随意当作货物出售,甚至还没有家里的骆驼值钱。十三岁前的华莉丝和索马里其他的女孩一样,到了一定年岁,就被父亲用来和别人换取货物。十三岁后的华莉丝奋然反抗命运,赤脚走出沙漠,向死而生,来到伦敦。
在华莉丝逃离那个饿狼一般的家中时,她暴躁的父亲因她的离去迁怒她的母亲,华莉丝每日为母亲含泪祈祷。
当姨夫一家需要撤回索马里时,见识到新生活的华莉丝毅然留在了伦敦。没有亲人的她,在伦敦顽强生存。四处流浪,常常三餐不继,跑到垃圾桶里找食物,已经没有任何尊严可言。她想,没有什么比回去更艰难的事。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日子一日一日的过去,后来因种种缘由认识了玛丽莲,并且被收留。这是华莉丝感受到的人生第二丝温暖。第一丝来自她的母亲,是她母亲含泪送行,让她逃出这个黑暗的索马里。
因缘际会下,在打工的餐厅里遇到伯乐特伦斯·多诺,特伦斯·多诺向她伸出双手,从此带她走出深渊。最终成为世界顶级名模,并投身于妇女解放事业。

影片里有句印象很深刻的话,华莉丝笑着说“我们双腿中间的东西是不纯洁的”!生而为女人,何其不幸!
受过割礼之痛的华莉丝,在五岁之后,每次小便下体便会传来钻心的疼痛,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她成年有能力去做手术之后。她不曾奢求这一生还有另一个人的相伴,没想到达纳对她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后来更有了自己的孩子。
有人说,华莉丝用了十三年的悲惨遭遇,换来十三年后的幸运。她比她的姐妹幸运,她的两个姐姐因为割礼,一个失血过多而死;一个因为割礼受到感染,分娩时大出血,一尸两命。
为了让自己童年的悲剧不再发生,华莉丝把自己的故事写进自传,在世界散播,呼吁废除女性陋习“割礼”。可是这惹怒了非洲部落的顽固保守分子,他们公然袭击华莉丝,恐吓她,她成了她从小生活过的地方的敌人。
时隔多年,我一直清晰记得,五岁大的华莉丝上一秒一脸天真无邪,下一秒即被丢进地狱,她的惨叫,她的那一小块肉,她的血。还有她回忆时一脸平静的模样,坚强让人心痛。
她无畏向前,揭开过去伤疤,淋漓尽致展现在世人面前,只为换取更多女性不受“割礼”之痛,不为“割礼”而亡。
她身体力行告诉自己同伴,“嗨,你是个女孩,你不必难过”!
从此那个在5岁时丢失的小华莉丝又回来了。她一直是个战士,为生活而战,为自己而战,后来为了千千万万的非洲妇女而战。
这部电影评分高达9.7分,为了减少观众们的不适感,电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传小说的悲惨度,描述重点已尽量往励志的生活靠拢。但是在不得不描述的童年时光,我们还是被震惊到。
艺术来源于生活,记录类电影来源于个人。华莉丝的电影一遍一遍的在被人们观看,希望余生她过成自己想要的生活。
“割礼”源于愚昧的思想,和对女性的蔑视,讲究女性原罪,即生而为女,那就是罪。
而在旧时中华,也存在过一种陋习“裹足”。古代文人墨客、君王侠士甚至称赞过“裹足”的女子,步步生莲花,它贯穿了中华上千年,直至民国,才正式全面被禁。
男子女子以三寸金莲为傲,孩童时期就开始“裹足”,在娇嫩的骨头生长期,一次一次使骨头骨折而又愈合而又骨折,最终成为“三寸金莲”。一层一层的布,长长的,裹住女子一生,裹住女子自由。从此大门不得出,二门不得迈。待嫁闺中,一生望到尽头。
人性在这些旧制里展现的淋漓尽致,女子未嫁时,是父母附属品;女子出嫁时,是丈夫附属品;女子年老时,是子女附属品。从生到死,一生就这样被决定。
曾有人说,现代社会最成功之处,就是解放了女性,不受裹足之痛,更可以像男人一般上战场,进职场。是啊,泱泱中华几千载,女子真正得到自由的却不过百年。
经历过封建时期的国家,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些相应的陋习,这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人性的展现。女子自古就是“低人一等”,这是社会分工而生出的意识。
现代鼓吹男女平等,可是在一系列环境影响下,哪有真正的平等,要么以男为尊,要么以女为长,这是不得不正视的事实。不过因大家都接受了一定的教育读书,往往不再如从前那般强势、狭隘,学会思考自己行为对错,进而改正。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读书越多,眼界越高,思虑越周全。不求无“陋习”之大国,只愿人人平安喜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