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一段话影响深远。“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是万世之师,在这里给后人做出了道德判断与价值选择,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选熊掌,生和义不可兼得时选义。因为熊掌贵于鱼,义重于生。
有人说生活不是非A即B,而是两可的情形,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简单了。实际上我们每天的纠结就在于常常需要做出判断和选择,而不是两可。比如教育面临的两难问题——既包括事实判断,又包括价值判断。具体指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本来不是并列的两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样两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假命题,但一般的人不管他,只顾把这两个概念往一块拉,借以讨论教育面临的窘境。
因此,有句话流布甚广——“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到不了明天”,说的是应该将应试与素质结合起来,既重视分数,又重视能力,这有点难,就像刚刚学开车时练半坡起步,新手们永远也把握不好什么时候松离合放手刹踩油门,松早了油跟不上,松晚了憋死了。这个度不好把握,常常是手忙脚乱。现在用来说教育,就存在类似的问题。
就像一个人,思虑太多,则失于无趣;思虑太少,则流于肤浅,怎么样才能思虑得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该因人因事因形势而异。这就不能简单地套用非A即B的公式。
继续说教育。没有分数,为什么过不了今天?因为家长的唾沫足以淹死你,领导的眼光足以杀死你。一所学校,一位老师,如果不能从分数上显示自己的优势,那么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基本上就被淘汰了。所以,分数要大张旗鼓地强调,提高成绩的手段要无以复加地予以施行。
只有分数,为什么到不了明天?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分数不能代表能力,不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且这个社会也不仅看分数,而更看分数背后的东西,需要的是德能兼备内外兼修的人才。比如一个人读到博士毕业,分数过人是肯定的了,但让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做出正确判断,或者恰当处理一些社会事务,他既不懂,又做不好,即使满脸沧桑,一脸褶子,也依然天真幼稚,什么人都可以忽悠敷衍他。不是说混社会有多重要,而是说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是生存的基础。可见光有分数是远远不够的。
非A即B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顾此失彼。因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我们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好做,就在于不能很好地做到两可,而且时常处理不好A和B。一所学校,不可能超然物外,独立于世,必然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和裹挟,而社会风气又是靠不住的,就像人心一样。
现在的情形是既要成绩分数,又要能力素养,只好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乱炖,讲求分数时,纵深寻求能力因素;重视能力时,顺带提提分数。这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掌握的技巧,需要有全面系统的育人观,需要眼光、胆量、魄力和能力,更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