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百汇城散文婚姻育儿
家训常读2:郑燮谈读书

家训常读2:郑燮谈读书

作者: 风雨故人来 | 来源:发表于2019-06-11 13:30 被阅读132次

郑燮写给他的堂弟郑墨的信有很多,都很好看,言辞朴实,情深意切。郑燮没有亲的兄弟,所以跟叔叔郑之标的儿子郑墨关系很亲密,郑墨比他小二十五岁,郑燮与之同手足,胜父子,出外做官间隙,常常写信殷勤叮咛诸事。这一篇《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便是他任潍县知县时所写,时间在乾陵十一年(1746),郑燮时年五十四岁。

信中专谈读书。郑燮的建议,书要慢慢读,好好欣赏,才有乐趣,才有益处。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实在是很多人读书的常态。在这种状态下,即便有的人凭借天赋的记忆力能过目成诵,也不是好事,不值得推崇。因为仅仅为记而记的读书,在没有深入体会作品内涵时,轻易记住了,反而错失了精思涵泳的机会。郑燮举了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的例子,据说这三个人都记忆力惊人,过目成诵,终身不忘,“平生书不再读”,也就是说,读书从来不用读第二遍。但郑燮说,这三人到底也没有写出很好的文章。

其实,记忆力好当然也不是坏事,但书上关于“过目成诵”的记载肯定有夸大的成分,至少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而“书不再读”的人,却随处可见。一遍书匆匆读完,自以为掌握了全书大要和精义,以后都不用再读了,这样的人所获收益不会太多。以我的理解,所谓过目成诵,自认不需重读的人,他所记住的多是自己的偏见,正因为如此,才使他根本没有耐心去再次体会作品不同层次的美。

就说信中所提及的张方平,也算是非常厉害的人了,他曾经借别人的十七史来看,大约一个月就看完还回去了,在博闻强记这一方面,可谓无人能及。有一次苏洵跟他见面,他问:“你家孩子最近都看什么书呢?”苏老泉说:“我家苏轼正在重读《汉书》。”张方平说:“书还用看两遍吗?”老泉回到家对苏轼说:“这老先生不知道,有的人看书还要看三遍呢!”苏洵此话,有自叹不如张方平记忆力好的含义,但我觉得也有读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含义。反复重读一本书的乐趣,不是泛观浏览的人所能体会的。

单纯从记住记不住来说,若不是为考试等很急切的目的,其实记不住也没有那么坏。时间愈久,就愈能体会读书的乐趣,本不在能否记住几个故事,几句名言,或者几个道理。以我自己的体会,中小学时背诵的那些诗词或者文章,我现在都没法再喜欢。大约就因为记住了,思维中连对它的理解和欣赏也都固化了,就很难再有新乐趣。这感觉其实并不好。事实上,很多诗文我都已经忘完了,但那种“记诵”的感觉还在,一见到就很排斥,想再走近已不容易,也不愉悦。

我见到很多人都不惮于承认自己糟糕的记忆力,且以此为乐。罗伯特·林德曾说:“坏的记忆力值得提一提的地方也并不见得比好的记忆力少。一个记忆力坏的人可以一辈子继续不断地阅读《天方夜谭》。”吉辛也说过:“读了很多书,最终能记住的只是几个片段,但我还是会坚持不懈、乐此不疲地读下去。难道我是为未来生活而看书、积累知识的吗?诚然,我已经不再为忘记知识而烦恼,因为我已经享受到了那转瞬即逝的快乐。”

郑燮在家信中劝慰他的堂弟读书不要追求过目成诵,当然不是为了说明忘记知识有多么好,而是为了强调读书要有重点,有选择,要以上等的资质来做下等的工夫。因为圣人的经典之作,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不是急于求成的事。读书之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个中体会,各有理趣。

2019年6月11日

相关文章

  • 家训常读2:郑燮谈读书

    郑燮写给他的堂弟郑墨的信有很多,都很好看,言辞朴实,情深意切。郑燮没有亲的兄弟,所以跟叔叔郑之标的儿子郑墨关系很亲...

  • 家训常读3:袁枚谈教子

    袁枚有一封家书叫《与香亭》,是写给他的堂弟袁树(号香亭)的。信中谈论的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但他所说的不是子女该做些什...

  • 读郑燮《山中雪后》

    冬至过后,飞雪频频,这不早晨出门跑步,又是雪花飘飘。 回到家里,顺手由书架上取下《元明清诗鉴赏辞典》,翻到一首关于...

  • 咏郑燮

    八怪扬州出板桥,言狂何惧世人嘲。 名称三绝诗书画,一片民情竹叶萧。 1998.12(487)

  • 读《曾国藩家训》

    读《曾国藩家训》所感 我的读书速度一...

  • 《我与兰花》

    《题画兰》 清·郑燮 兰草已成行,...

  • 【莎丽读画】→墨竹图

    《莎丽读画》013 今天赏读郑板桥《墨竹图》 画家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

  • 《曾国藩家训玉鉴》读书之道精要

    11月27日 《曾国藩家训玉鉴》读书会,第4期读书之道 带读人:邓衡 助教:丁沁 共读家长18人 读书会举办了2个...

  • 渔家 卖得鲜鱼二百钱

    作者:郑燮(清代) 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郑燮[https://so...

  • 有恒读书会 | 要学曾公,百忙之中,也要静心片刻

    拙诚学堂有恒读书第2期共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第1天读书打卡记录精选如下: @雪飞狐 ▼ #读书打卡#郦波作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训常读2:郑燮谈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uf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