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情感、没有陪伴的教育就不能叫做教育,没有情感的教育更像训导别的物种。
为教育注入情感、陪伴,这样的父母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7月18日,邓超新片《银河补习班》上映,仅仅3小时,便收获1亿票房,淘票票评分更是高达9.1分。
这部热剧,你看了吗?
整部影片围绕家庭教育,讲述了邓超饰演的父亲,如何将自己已经放弃学习的儿子,培养成为一名中国航天员的故事。
故事中,有感动,有欢笑,有一名父亲对孩子的陪伴与坚守,有一个孩子答应父亲去梦想与改变。
这部影片,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仔细回味的道理与思考。
了解完影片,我的脑海里回味着今天我身边的教育现状。
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可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孤单,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寄宿学校越来越多,最小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就离开父母寄宿学校,小学寄宿生也很多。初中生寄宿学校成为普遍现象。难道我们的孩子们都这样自立吗?年轻的妈妈,爸爸们有很多正当的理由,我要上班,我要打工,给孩子们挣钱呀,有了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更好的教育是什么呢?孩子们成长最需要的是什么?
每每看到小小的孩子被送往寄宿学校,我就很心痛。可怜小小年纪就被剥夺父母陪伴的权力。孩子左右不了父母,可做父母的怎么就那么很心呢?怎么就不能站在孩子的视角想想呢?
现代教育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就是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小孩子是一个感性的情绪化的存在,缺少理性和意志力。(我这样说丝毫没有贬低孩子的意思。)
小孩子可以自觉地吃喝玩乐,但很少能自觉地学习。因为动物性的表现是本能,毫不费力,人性的表现却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意志力,要吃点苦头才成。
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教育正常的话,至少也要到十五六岁,才能初步建立起来。
在此之前,孩子的学习,都必须有成人的陪伴、督导和管束。孔子“十又五而至于学”,十五岁可以看作孔子自觉性的初步建立,从此他才能够自主学习。孟子少年时代也逃学,不过他回家一进门,就被老妈一个雷霆万钧的动作——“断机杼”唬得目瞪口呆,从此乖乖读书。提倡“良知”之教、最重视启发人的自觉的大儒王阳明,少年时代嗜好下棋,屡教不改,有一天下棋时其父大怒,把棋抓过来一把扔到河里,阳明深受震撼,从此立志读书。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有一个细节是:
马皓文的前妻,拉着儿子去做种种不情愿的事情。
面对马皓文的质疑,她的回答一律是,我是为了孩子好。
马皓文反问她:“你对自己好,怎么不每天对着镜子骂自己两个小时。”她一下子沉默了。
“为了你好”,大概是世界上最自欺欺人的一句话。这也是常常挂在我们大多父母,老师嘴边的一句话。
为人父母、老师,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是我们要输送给孩子对抗世界的力量,和信念。
马皓文儿子马飞的变化,堪称电影里最大的亮点。
在电影的前半段里,马飞是不折不扣的“学渣”。他的成绩,班级垫底。
学校的教导主任,讽刺他,“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
就连马飞自己,也觉得自己笨死了,濒临放弃。
但是马皓文一直鼓励他,“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最后的结果是,马飞实现了成绩的大逆转,也实现了人生的顺风顺水。
“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这句话,左右了马飞的人生走向,在绝望中给了马飞信心,在迷茫时,让他珍惜了自己的珍贵。
让教育多一点情感——阅读有感作家明珠絮语说:
最失败的家庭教育,是有一个包办一切的妈,加上一个啥都不管的爹。
孩子都有一个神奇的感受器,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爱他。————这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
是的,不要以为你的所作所为是独立的,孩子其实都可以感受得到。
你怎么样,孩子可能就会是什么样。
你的三观,会彼此传染,会对孩子言传身教。
有人说,做父母是分层级的。
最低层级的父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
高一层级的父母,是只对孩子溺爱,最终把他们养成废人。
再高一层级的父母,是对孩子过于严格,从不顾及孩子的具体感受。
而最高层次的父母,则是遵从教育规律,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和孩子彼此影响。
请问你在第几层?
父母、子女一场,教师、学生一场,让爱的情感流动其中吧!
前几天,我刚刚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作者:美国,雷夫·艾斯奎斯。
雷夫是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第56号教室里的一名小学老师。第56号教室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教室。雷夫的教学非常实际,他的学生超级活跃,非常有行动力,非常热爱学习。
雷夫从教25年,他的教室以信任取代恐惧,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教孩子们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他真的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而且致力于全方位全学科高质量地提供给孩子给养。
雷夫是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教师。阅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我知道雷夫是最用心陪伴孩子们的老师。我应该向雷夫学习。下面是雷夫自序的故事:
让教育多一点情感——阅读有感作为教师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无论我们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请让教育多一点情感,多一分真爱吧!
让教育多一点情感——阅读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