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活动不仅能够保证生产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是一项进行现场改善的有效方法。
“5S”活动的内容:
整理(SEIRI)
整顿(SEITON)
清洁(SEIKETSU)
清扫(SEISO)
素养(SHITSUKE)
1S-整理(Seiri)
整理的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
整理的目的:
① 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
② 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
③ 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
④ 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
⑤ 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
整理的意义: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旧工夫具、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员工的个人生活用品等,要坚决清理出现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
2S-整顿(Seiton)
整顿的定义:把要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放好,并加以标识。
整顿的目的:
① 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② 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
③ 保持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
④ 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整顿的意义: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的工作,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在最快速的情况下取得所要之物,在最简洁、有效和良好的状态下完成工作任务。整个步骤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① 要落实前一步骤整理的工作。
② 布置安排好工具箱和货架。
③ 现场整洁、有条理。
实施整顿管理要点:
① 落实前一步骤整理的工作;
② 决定物品放置场所的标识;
③ 划线定位。
3S-清洁(Seiketsu)
清洁的定义:将整理、整顿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
清洁的目的:
① 保持工作场所示范的状况;
② 形成制度、彻底规范化。
清洁的意义:将前两步的内容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制度化来保持清理、整顿的结果,通过规范化使员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愚者侧重实质性变化,智者侧重程序化规范”,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学会凡事都讲究规范和程序。这一步的关键点在于将前面的步骤进行制度化,即创建清洁制度。清洁不仅对于保持公司的形象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实施清洁管理要点:
① 建立清扫责任区(室内、外);
② 执行例行扫除,清理脏污;
③ 调查污染源,予以杜绝或隔离;
④ 建立目视化控管之方法;
⑤ 建立清扫基准,作为规范。
4S-清扫(Seiso)
清扫的定义: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
清扫的目的:保持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的整洁,使异常发生源很容易发现。
清扫的意义:通过切实有效的清扫工作,使潜在的隐患或异常得以立即消除,这是4S工作的第四步。清扫的对象主要是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通过清扫活动可以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清扫”就是点检的一种方式。“清扫”这个环节实施的好的话,可以在维修费用上为公司节约许多资金。实施清扫管理要点:
① 清扫地面、墙壁、天花板、纲络管线以及其他的设备;
② 对设备进行检修、调整;
③ 大扫除。为了使员工保持对工作的热忱和良好的习惯,公司应该建立并执行大扫除的制度。大扫除每月一次为宜。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部门,如食堂、仓库等应做到每天清扫一次。整体性的大扫除最好能委托保洁公司来进行。保洁的内容包括玻璃窗的清洁,地面、地毯的清洁和打蜡等等。清扫后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检查可以确保以上各项制度的真正落实和执行,从而为后面的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实施检查需要员工的主管人员每日巡查并记录检查结果一次或多次进行评比检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