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和怎么说
20181817
想到这样一个话题,是因为听了巴金为随想录合集写的序。
我对巴金的接触不多,只知道家、春、秋,却不曾读过,也听说过他的随想录、真话集,同样没有读过,还听过一些对于巴金的评论,对他的真话集反响热烈,也没觉得有什么,今天才真的听了一段,觉得更是有些别样的感觉。
巴金是有话语权的,然而他说想的和他所说的,只能代表他自己,以及与他相近的一类人,同样,想限制他言论的,也只是一类人,而更多的人也会有其他的想法,有其他的思想,但是他们却没有办法表达,他们不是不会说,也不是不想说,只是他们即便是说了,也没有人听,也即便是说了,也没有人愿意听,他们没有话语权。
巴金反思他曾经说过的话,如同翻脸,这些姑且不去评论,只说那些话和这些话确实都是他自己说的,那么他为什么要那样说,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由此我不由得想,作为一个人,到底该说什么,同样的,又该做什么。
或许有人要求,也或许有人强迫,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只能由个人自己决定,而由此产生的后果,却也只能自己负责。
这件事情是每个个人都必须面对的。
听说,确也是真实,王蒙曾经被要求陪同着去医院看望伤员,他可以去,也可以不去,去了是履行公职,作为文化部长,不去,是遵循自己的认知,王蒙选择了自己的认知和价值判断,没有去。对与错,是他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会说别的。
这里面或许还应该有一个选择,就是内心,然而我觉得,内心的感受和判断,有些时候并不可以为据,而自己的认知,是可以作为依据和标准的,因为认知不只是感官的映射,还有学习和思考,是综合的结果。
若干年后,再回过头来看王蒙当年的做法,当然我不能去评论,但是所有的评价,都是基于王蒙这个人的,而不是对于文化部长的。
一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的,不可能是全面的,上帝是万能的,而其他人却不是,因此由认知主导的行为,也就是说什么和怎么说,再发挥一下,就是做什么和怎么做,就会有局限,因此就要慎重。而现在的事情,好多的事情,并不是这样,更多的时候是厨师要讲瓦匠的事情,耗子要做狗事情,自然就没有了一个规矩,乱了方寸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个人来说,谨言慎行,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话又说回来,似乎这些并不是针对我们这些小人物的,更主要的是针对那些位高言重的大人物人的。当然今天的认知会与昨天的认知会有差别,但是如果过于震撼,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认知,造成认知的迷茫,而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话语权。
巴金反思了他自己的言行,但终究让人困惑,当初他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他是想要重塑自己,原来的他也不是别人塑造的呀。因此我倒觉得,或许他还不够谨,还不够慎。如果再设想一下,假如再给巴金一些时间,他是否会再来一次认知革命,再重塑一下自己。
说什么和怎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评判,但愿都能够好自为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