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日常交流,失智症患者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社会交往,但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总的来说都是由于失智症的核心症状引起的,所以我们要对患者多包容一些,采用一些策略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社会交往。
怀疑身边的人偷东西
失智症患者经常会忘记存折、钱包放哪里了。虽然可能是自己丢的,但找不到的时候还是会怀疑是被身边的人偷掉的,这种症状叫做“被盗妄想症”。如果情况再严重一点,患者就会到处宣扬或直接报警,导致身边的人和警察都会卷入这种根本不存在的纠纷中。
面对这种事情,口头劝说是没有用的,如果一直激烈否定,反而会家长患者的怀疑。首先要认真倾听患者的控诉,跟患者感同身受,让他觉得我们是站在他同一边的。通过语言上的肯定、赞同,让患者放心。
听他倾诉完之后,亲属可以跟患者一起找找,然后可以试着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因为很多患者都有记忆障碍,隔一段时间他就会不记得找东西这件事情了。
还要注意的是,找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比患者先找到,这样会让他误以为是你藏的,要见机行事,引导着患者自己找到。找到之后,再听患者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信心。
越是亲近的人越可能被怀疑,这需要身边的人转换角度,不能在被怀疑的时候生气,而是将这个事情看作是患者和自己亲近的一种反映,自然就能理解和倾听患者了。
独自外出迷路不归
失智症患者如果一个人无处,很容易迷路,这是外围症状中最具代表性的徘徊行为。虽然人们觉得徘徊是漫无目的地来回走,但对失智症患者来说,不一定是没有目的的。失智症患者的徘徊跟他之前的人生、生活环境有关系,知道了这一点,就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有一个患者,总去闹市区,然后迷路找不到人。那么他为什么总要去闹市区呢,原来他以前工作的地点就在闹市区,患者是要去上班,所以时常去闹市区,但是以前的公司地点已经搬了,他找不到就很容易迷路。
为了防止患者迷路找不到家,我们可以让老人戴上写着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的名牌。不过带着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戴在本人能看到的地方,因为这样他们会觉得难为情。所以很多老年人对佩戴黄手环有意见,觉得自己被贴上了标签。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在衣服的后背上设计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平时与衣服上的装饰没什么两样,但是遇到迷路的情况时,路人可以知道从这个地方获得联系患者家人的信息。
要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在社区公共网络上建立失智症患者信息库,亲属和辖区警察可以调用,一旦遇到老人走失的情况,可以通过办公系统调动人员进行找寻。
激动甚至暴力相向
失智症患者生活在压力之中,平时可能一直在忍耐,但日积月累,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们去就会爆发,进而发展为暴力行为。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针对根除患者暴力的有效药物治疗,我们能做的是在发展成为暴力前及早发现和应对。
患者被激怒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也可能是做的事情不顺利,还有可能是被周边的人责骂,还可能是出现幻觉引起的,这时候首先要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要想办法尽快消除这些诱因,这些解决办法我们在前几讲都有所涉及,只要按照这些思路去做,都能够较好地安抚他们的情绪。
我们还要注意患者是不是感冒了或者有其他身体不适,一些导致患者身体疼痛的疾病,会让患者感到暴躁,但是外表看不出是什么原因。
如果这些原因都排除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就只能给患者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但要切记这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最好的办法需要我们细心留意造成患者激动地原因,针对性地去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