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小林很苦恼。他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
小林是做新媒体运营的,主要工作是做的是公司官方公众号内容及运营,他的优点是写作能力不错,也能抓住好的选题。缺点就是运营能力欠佳,用户增长较慢。
当然用户增长与推广是密不可分的。
可是他们团队并不愿意花钱做推广。
所以,小林做了两个月后效果也还可以,至少比前面运营的强一些。
他发现了一些难点,想克服掉并取得更好的效果,于是做了一份详细的提升方案。
张总是一个很职业化且一丝不苟的男人,比他年长五岁。在团队里很有权威,具有绝对话语权。
当小林发现工作中的难点,也做了解决的方案,满怀信心地去找张总沟通时,张总好像总是很忙,甚至没有耐心听小林讲一句完整的话。
对小林的工作,先是指责一直在说自己的不满,然后就是期望。
在选题上,他的期望是小林写另一个方向,硬广强植入。快速快速地提升公司品牌的强曝光,并进行引流转化。在推广上,他主张尽量少投入或不投入……张总对小林抱着殷切的期望,这也正常。
可是他的期望却又不合逻辑,小林拿着用户分析,场景分析,内容方向试图跟张总沟通,他也置若罔闻。
然后,小林感觉特别的沮丧。
他找同事聊天,同事跟他讲需要按照张总的要求去做,张总喜欢哪种风格,你做哪种就行了,反正咱们就是打工的,按照领导的指令去做,假如结果差强人意,那领导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小林知道同事是好心。
可是这样的话,他工作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为什么要先考虑领导的喜好,先得到领导的认可,工作才难进一步往下推进呢?
我怎样做领导才能认可呢?如果我满足不了他的期望又该怎么办呢?
这个场景有没有很熟悉,小林的苦恼相信很多职场人都遇到过吧。
我们先不去判定小林和张总谁对谁错。
分析一下小林为什么很苦恼?
1、求认可,他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
2、纠结,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像个工具人;
3、不甘心,自己的方案,没有得到支持;
4、期待,想做出好的成绩满足领导的期望。
以上四点可概括他苦恼的原因。
不管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纠结自己没有价值,想推动自己主导的方案,还是满足领导的期望。都可以归结为——怕自己被领导讨厌。
当然,我们都不希望被别人讨厌吧,没人愿意故意招人讨厌的。
《被讨厌的勇气》中写道,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人际关系的烦恼都集中在这一点“认可欲求”。
我们时常想得到朋友的认可,爱人的认可,家人的认可,领导的认可。所以在做事情时就考虑很多,担心自己在意的人会不认可自己的做法,也会征求他们的意见。
那么阿德勒心理学否定了寻找他人的认可。提出我们根本没必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不要去寻找认可,并提出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小林得不到张总的认可,他很可能要被辞退,如果他满足不了张总的期望,依然会被辞退,如果他没按照张总的要求做惹怒了张总,还是被辞退。
其实不去寻找他人的认可,并不是说要和他站在对立面,而是弱化他对自己的影响。
我们没有必要去满足任何人的期待。
小林去不去推动自己的方案,这是他的人生课题。
而张总认不认可小林的做法,小林有没有满足他的期待,那么这是张总的人生课题。
也就是说,小林怎么做是小林的事儿,张总怎么想是张总的事。
我们可以不去过多地在意他人的想法。
那么张总不认可小林的想法,他的工作就无法进行了。
其实也不然,他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需要支持的话也可以再次去和张总沟通,先倾听他最需要和迫切去解决的问题,然后再一步步说出自己的计划。达成一致意见,当然如果达不成也不要气馁,可以再找其他领导沟通。
毕竟做内容和运营,是拿数据说话的,用户的喜好更重要。
达到更好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数据,在这个方面小林和张总的目标是一致的。
阿德勒心理学中的“自由就是被人讨厌”。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他人的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
做这些确实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后来小林的苦恼解决了,他又跟张总沟通了两次,结果不太理想,然后找了上一级领导,得到了推广支持后,效果显著。
当然,张总也并没有因此讨厌小林,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呀。
假如张总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对小林的做法耿耿于怀,那又该怎样呢?
其实张总怎样做怎样想,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呀。
没有人会永远一直活在别人的认可和期待中的。
《非暴力沟通》在“爱自己”这一篇章中提到,受社会化的影响,我们都更渴望得到奖励和赞同,为了讨人喜欢,我们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嫌恶,我们不做那些不受欢迎的事情。于是,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我们费尽心思、委曲求全。这是很可悲的。
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先深入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学会爱自己,而不是追求他人的赞同和认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被人讨厌。
“不想被别人讨厌”是我的事情,“是否讨厌我“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
比起被喜欢,我们更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