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代表了权威,孩子们对老师的话奉若圣旨,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说的。”让我们做父母的常常有一丝隐忧:老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会不会没有创造力了?
小林一直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即使妈妈告诉他,可以有点调皮,但小林总是拒绝。妈妈担心小林太听话了,容易人云亦云,却又无计可施。今年小林小升初,妈妈却看到了他的变化。
周六,妈妈收到了老师的信息,小林有好几门功课没有完成订正,老师要求妈妈去学校,陪着孩子订正完作业才能回家。那天,妈妈如约来到了学校。班级正在举行颁奖会,在运动会中跑出了好成绩的小林也获得了班级的奖励,小林很开心,按捺着心中的喜悦。然而,当小林听妈妈说了老师的要求,脸上刚刚泛起的笑容攸地褪去了。他生硬地说:“我要回家。”
“但是老师要求你订正完了才能回去哦。来吧,我陪你。”妈妈说。
小林很抗拒,在妈妈的轻声提醒下,不情愿地打开了英语书。遇到了答案有点模糊的题,妈妈带着极不情愿的他一起去问老师。老师拿出了作业登记表,告诉小林,还有道法和语文也要订正。小林的心情瞬间跌到冰点,他坐在座位上,哭着说:“我要回家,我已经一个星期没回家了。”妈妈的眼圈也瞬间红了。小林总是跟妈妈说,在学校很开心,这个半大的孩子,却从来没有告诉妈妈,自己很想家。但是,没有按要求完成作业,就得承担责任,得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啊。妈妈哄着小林,有两位同学也过来安慰他,但是小林就是倔强的不肯再订正。
“你跟老师争取一下(回家订正),好吗?你想要,就要去争取。”妈妈鼓励到。小林看着妈妈,眼神有点犹豫,有点忐忑。
“我陪你去。”妈妈说。
老师还在课室,和另外一个同学的家长在交流。老师停下来了,小林鼓足了勇气,向老师提出了要求。老师有点无奈,说:“我给你15分钟的时间考虑,你不要现在马上做决定,也不要马上走。”
“我已经决定了。”小林依然带着一丝倔强。老师不置可否,告诉小林,15分钟后再找她。小林倔强地看着妈妈,说:“回去。”
“但是,老师还没有同意。”妈妈轻声说:“我要尊重老师,也要关注你的感受。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会更好一点呢?”小林虽然一脸倔强,但没有说话。时间还差4分钟的时候,他又去找老师,老师看了看表,坚持说时间未到。离约定的时间还剩下两分钟,小林依然倔强地站在老师的旁边,老师又着急又无奈,开始跟小林讲道理,要求他回家做三件事。妈妈站在旁边,很平静地看着小林,没有插话。小林再三表示回去一定会完成,老师回过头来看看妈妈,妈妈也表示小林会说到做到。老师终于放行了。小林最终没有选择与老师对抗的方式,而是通过沟通,为自己争取了机会。
在回家的路上,小林才告诉妈妈,今天没有赶上吃早餐,6点多起来就去课室订正数学作业,用了一个多小时。获得了妈妈理解的小林,打开了话匣子。
在赵昂老师的《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这本书中,提到了与权威沟通的三个方法:
1.放下讨好和挑战,回到应有的位置。
小林没有因为老师是权威而去讨好,也没有选择挑战老师的权威,而是通过沟通以及自己的坚持,解决了问题。
2.善意的假设,才会有平和的表达。
小林没有认为老师是跟自己过不去,老师留他下来,仅仅是希望他完成订正而已。当看到了老师是善意的,小林的内心就没有那么抗拒,而是平和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愿。
3.看到共同的方向,你就可以领导权威了。
在这件事情当中,老师希望小林完成订正,小林也表示一定会完成,双方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完成的方式不同。看到这一点,小林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并为自己争取了机会。
从过去的对老师的绝对服从,到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小林以沟通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又成长了一小步。妈妈倍感欣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