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事情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事情

作者: Vivian_d8e4 | 来源:发表于2019-12-14 23:08 被阅读0次

在做早教老师的这些年里,看见过很多带小朋友来上课的家长,他们对于孩子在刚开始适应环境时的胆怯,上课途中的哭闹,都特别抗拒。看见孩子有情绪了,就试图压制下去,似乎觉得这是件特别丢脸的事情。

记得当时有位男家长,每周都带孩子来上课,操着一口东北音,对孩子特别不耐烦。而这位男孩又很害羞,不愿多开口说话,也不愿和老师小朋友交流。

有一次,在上课途中,其他小朋友都做了自我介绍,轮到这位男孩时,他一直往爸爸怀里靠,一如既往地不愿意介绍自己,这时爸爸的脸上挂不住了,把孩子往外推的同时,忍不住破口大骂:“你就说你有什么用,一天到晚像个女孩子一样哭哭啼啼。”男孩开始小声地抽泣,最后,这节课也没有上他们就走了。

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而男孩也越来越沉默,不愿意交流,眼泪也常常在眼眶里打转。

同样在生活中面对孩子的撒泼打滚,不配合,你是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

妈妈带6岁的男孩看表演,

男孩说:“表演太无聊了。”

妈妈说:“一点都不无聊,太精彩了。下次我再也不带你来了。”

场景二

3岁的男孩上课躲在妈妈后面

孩子说:“我不去。”

妈妈说:“有什么好害羞的,胆子这么小。”

妈妈转头和其他家长说:“我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胆子小。”

场景三

6岁的小女孩哭着跑来对妈妈说:“妈妈,我的玩具丢了。”

妈妈回应说:“哭什么哭,谁让你乱扔的。”

“我就要那个玩具,哇!哇!”

“你怎么总是这样,这不是第一次了,告诉你玩具不要乱扔就是不听。”

大家看出来了吗?父母在一遍遍地否认孩子的感受,对话最终指向争吵。父母不停向孩子传递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而要相信父母的判断。父母们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

孩子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孩子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孩子没有自己的感觉。


认识情绪

行为有对错,而情绪没有好坏。这意味着孩子所有的情绪父母应该接纳,而行为却需要父母去限制。只有先处理情绪,从情绪中脱离出来,才能更好地处理事情。一个人在气急败坏的时候,所作出的决定大多数都是错误的,同样地,孩子只有在好的感受下,才会有好的行为

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时,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情绪。我们来举个例子。

14岁的玛丽要过生日了,玛丽分别邀请了ABC同学来参加她的生日会。

这些同学会有什么样的反馈呢?

A同学:我很沮丧,因为我很怕社交的场合,而且挑礼物让我伤脑筋。

B同学:我太开心了,玛丽是我最好的朋友,而且我喜欢热闹的场合。

C同学:我很平静,这对我来说既没有让我很开心,也没有让我烦恼。

情绪的ABC理论告诉我们,事情本身只是引发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的间接原因,而我们对事情的认知和评价,才是导致我们情绪和行为的直接原因。

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有截然不同的情绪,这些情绪有错吗?如果孩子和我们的情绪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们就该暴力制止吗?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不是孩子开始质疑自己的感受出了问题,继而否定自己的感受,时间久了,变得麻木,不愿意接纳自己的感受。我们知道我们老一辈的父母,喜欢压抑自己的感受,习惯牺牲自我来成全别人,但感受压抑久了会以另一种形式显现,比如唠叨、抱怨、冷暴力。我们常常听的一句话是不是“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啊。”帮助孩子去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每个父母的责任。

还记得之前17岁男孩因为和母亲争吵了几句,从高架上跳桥身亡的新闻吗?

因为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和释放,他们没有能力去管理自己的情绪,父母一味地责骂,让孩子用这样自我毁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蔡康永在他的“情商课”中讲过一个心理学名词叫“情绪颗粒度”,这是指我们辨认情绪的能力,如果你是情绪颗粒度很细致的人,你就很懂得分辨不同的情绪。有些人不仅能够判断出来,这个人流泪是因为难过,还是因为感动,还是因为惆怅,他甚至能够辨认出难过当中不同的类型。

帮助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做自己,孩子才会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慢慢地,孩子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大量研究表明,情绪健康和情绪管理能力,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占据着甚至比智商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要再鼓励孩子像我们这一代一样,永远在隐藏自己的情绪,活得很寂寞。

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第一步,帮助孩子确认情绪。孩子所有的情绪和感受都是通过父母领悟到的,他们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知道什么是生气。

还记得上面描述的第一个场景吗?孩子觉得表演无聊,妈妈可以帮助孩子确认他的情绪,描述出孩子的情绪,“宝贝,所以说这个表演让你很烦,你很不喜欢对吗?”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关注到自己的情绪,并且一次次确认自己的感受。慢慢地,父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情绪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第二步呢,就是寻找宝宝出现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在前面提到的场景二当中,孩子害怕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母亲公然责备孩子胆子小,这就给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那么当孩子害羞时,她发现她变成了大家关注的中心,也引起了妈妈更多的关注。如果孩子害羞时,得不到任何关注,就没有什么理由继续害羞了。

在帮助孩子确认情绪的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共情”,这就是我们的第三步。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人类本性中最深层次的需求是“渴望被重视”,当我们重视孩子,真切地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心去倾听孩子的感受,那么孩子的情绪才会得到更好地管理。

在上述的场景三中,女孩的玩具丢了哭着找妈妈,妈妈如果能蹲下来,抱抱孩子,对她的感受表示理解,“宝贝,这太让人伤心了,如果妈妈心爱的东西丢了也会很伤心的。”并且让孩子尽情的把情绪发泄出来,痛苦一场,那么这个事情就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最小的创伤。在孩子最伤心的时候,父母还要恶语相向,无疑在孩子的心上多投射了一片阴影。例如那个跳桥的17岁少年,他的情绪无处安放,最后情绪达到饱和,只能自我毁灭。

上述我们讲到,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有帮助孩子确认情绪,同时对孩子产生共情,更要寻找情绪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此外呢,我们更要学会倾听,平等地对待孩子。

重视情绪

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感受非常重要,当我们承认孩子的感觉是千真万确存在的时候,我们给予孩子的是行动的力量。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如果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帮助孩子接纳情绪的重要性,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著名的育儿专家阿黛尔,她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自己孩子吉尔身上的事情,吉尔和朋友有一次在游泳池游泳时,有个大男孩来和她们一起玩,还带着她们去远一点的树后面,大男孩要舔她们的脚趾,朋友觉得很好玩,但吉尔赶紧跑回了家,她觉得有些不舒服,但是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吉尔依靠自己的感觉远离了危险,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我们否定孩子的情绪,不就等于破坏他们感知危险的能力。当我们告诉孩子他们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我们在撕掉他们的保护层,使他们的感知能力变得迟钝,不敢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因为一向来都是大人在替他们感受。

一个农民遇见了三个工人,他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回答:“我在赚钱养活自己。”

第二个工人说:“我在砌砖头。”

第三个工人回答:“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我们都是工人,都在养育子女,我们只是单纯的养大孩子,还是把它视为铸造孩子性格的机会,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关文章

  •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事情

    在做早教老师的这些年里,看见过很多带小朋友来上课的家长,他们对于孩子在刚开始适应环境时的胆怯,上课途中的哭闹,都特...

  • 家庭教育 | 别忘了教会孩子管理情绪

    教会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的重要一环。下面收集了几个技巧让家长顺利成为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 帮助孩...

  • 如何帮助孩子发展情绪调整能力8.18

    如何帮助孩子发展情绪调整能力,父母的帮助在增强孩子的情绪调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孩子...

  • 2022年4月23日《纪律教育》培训总结—赵轻+春蕾五幼

    一.感受 1.情绪的管理,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情绪发泄模式,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孩子小的时候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 情绪管理

    复盘 2018.06.15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自我管理的范畴里,情绪管理是最重要的部分,...

  • 情绪管理笔记和自我思考

    一、情绪的概述情绪管理非常重要,情绪管理是我们目前人类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管理概念 。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决策,而情绪...

  • 塑造更强大的自己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很重要。有位名人说过:在孩子三岁前,要下工夫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塑造一个自律的孩子,是在他做对事情...

  •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这个经验其实很简单,就是允许孩子的情绪。小的时候儿子生气,三四岁的时候我会跟他说,妈妈陪你...

  • 如何帮助孩子情绪管理能力

    父母帮助孩子训练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叫做情感引导法。这个方法的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父母要帮助孩...

  • 陈妍羽-中原焦点团队讲师6期坚持分享第1459+124天2023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呢?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呢?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条: 1.作为父母要先管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nh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