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生六记》,人称“晚清小红楼”。
曹雪芹去世后一年,沈复出生。待其写《浮生六记》时,《红楼梦》已传世二十余年。细品文中许多细节,不难看出其中红楼梦的影子。
01
文中主要人物——沈复,其精神追求和行事风格,与贾宝玉并无二致。
一.追求自由坚定的爱情。
沈复与妻陈芸,你有情,我有意。
陈芸为沈复藏暖粥,吃斋祈福数年,可见心里早有他。
沈复爱慕陈芸的才华和温婉,“虽叹其才思隽秀,但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可见他心里也早已刻下芸的名字,情难自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重的时代,沈复更看重两情相悦,更遵从内心的自由选择,且坚定不移向母亲表明态度:“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与宝玉对林妹妹的不移之心,可有一拼。
二.鄙视幕僚生活,不喜官场
夫妻在萧爽楼暂住时,常以文会友,以画聚客,终日品诗论画。
萧爽楼有四忌即: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四取是: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
这就是他明确的态度。他对花鸟虫树的玩味,对楼台亭园的品评,山河风俗的游历,正是对这种态度的践行。
比对贾宝玉,他对谋求功名仕途极其排斥,但凡劝他读书上进,皆俗不可耐,薛宝钗和袭人有时也会被列入其中。在排斥仕途的态度上,沈复俨然是贾宝玉的翻版。
三.飘然出世之心。
在妻芸离开以后,沈复痛苦不已,“行将出走深山,求赤松子于世外矣”。幸有朋友劝说,虽然父亲和妻子离世,但尚有母亲和儿女需要他,他才没有飘然出世。但其后浪游四方,对家庭也并无太多支撑,后来儿子夭折,与女儿鲜少联系,与出家也并无区别。
贾宝玉时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出家做和尚。最终一语成谶。两人对待人生变故的态度上,也如出一辙。
02
文中沈复之妻——陈芸,也实在是红楼梦女子性格的结合体。
在陈芸身上兼具:
黛玉的灵气和雅致。夜读西厢,与夫君品评古诗文。与人开起玩笑来,似黛玉般伶牙俐齿。
宝钗的贤惠和得体。为了补贴家用,做针线刺绣。想尽方法,无条件支持夫君的兴趣爱好。
湘云的俏皮和爽气。跟夫君饶有趣味的讨论臭豆腐和虾卤瓜,穿着男人的衣服出去逛庙会,豪爽行酒令,大海碗喝酒,纵情欢笑。
集红楼梦众女子个性优点于一身,能以“布衣饭菜,可乐终身”,难能可贵。
这样一对夫妻,从新婚燕尔的温暖,到家破人亡的凄凉,字里行间,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把一场轰轰烈烈的红楼梦,搬进了寻常小富之家。
比起《红楼梦》,它虽然场面不那么宏大,人物关系也不复杂,故事结构并不精密,但《浮生六记》,记个人及小家之“乐趣愁快”,并不取其厚重,以轻盈自适见长,读来也别是一番滋味。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浮生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