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2019年10月10日,我有幸聆听了屏东中学鄢海珍老师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天生我才,发掘能力优势》。非常喜欢鄢老师上课的模样,亲切温柔,笑脸盈盈,与学生互动融洽,就是我心中美好老师的样子。
图1:学生们讨论后的选择今天,我主要想来写一写,那节课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教学片段。首先,鄢老师给学生们抛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面对我们自己的能力,扬长与补短,哪个更重要?”其次,鄢老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对话。接着,小组活动结束之后,鄢老师邀请学生通过反馈器来做出自己的选择。37位学生选择“扬长”,16位学生选择“补短”(如图1)。此时,鄢老师还展示了分组数据的统计图(如图2),先邀请100%选择“扬长”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点:1.效率高,2.自信心;再邀请100%选择“补短”的小组来进行反驳:1.学校选择,2.均衡发展,3.综合素养;之后,其他小组自由补充,将扬长的理由又添加了“3.积极性,4.破格(录取)”,而补短的理由增加了“4.防止(他人评判)”。最后,鄢老师进行了总结:扬长与补短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体,我们可以在扬长的同时兼顾补短。
图2:分组呈现的数据统计图从课堂上来看,这个环节里,学生们之间的讨论比较热烈,也很积极主动地表达观点。从这点可以看出,鄢老师设计了一个好问题,因为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会引发争议的问题,又与学生们日常的学习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但有几个问题,我想是可以一起再来思考一下的:
1.学生的选择反馈是在小组讨论之后来进行的,所以我们可能很难断定学生原本的选择。第一小组全部学生选“扬长”,第二小组全部学生选“避短”,那么,这些学生是原本的选择就是这样?还是经过讨论之后,小组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2.经过黄老师的提示,我关注到第五组和第八组呈现出讨论是有争执的,而其他小组几乎都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即便有不同意见也是仅有一个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出现?我们的讨论都需要达成一致共识吗?
3.当第一、二组学生看到其他组还存在不同意见的时候,会不会有学生会产生动摇,或者意识到,原来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
4.如果把学生个人选择的时机移至讨论开始之前,那课堂讨论效果会有不同吗?生成的数据会有不同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