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加几等于二
文:Recycler
126/336.2717
从小就注定,不走寻常路,特别厌恶循规蹈矩的事。几加几等于二?一年级小学生只能填一加一等于二,如果填写三加负一等于二,对不起,不得分,与标准答案不符。并不是在炫耀会超纲的答案,我也没这么聪明,而是在说,答案明明有很多,为什么偏偏只能选一个。学习科学的过程,就是这样按部就班的增长知识的过程。从简单答案到复杂答案,从单一答案到两三个答案,遵从科学的智力增长曲线,照顾广大群众的智力水平。一步一步的走进科学的殿堂,在各个领域成为专家。
一加一等于二的尴尬只存在于求学阶段。甄选社会栋梁就要甄选智力,检验智力靠试卷,有考卷就有唯一的答案。就算再聪明的人在考试的时候也不能把一加一等于二写成哥德巴赫猜想。知识点必须要和书本相吻合。这让我想到八股文,现在学科学的过程和八股文其实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按照规定的流程填写答案。学科学的过程可以接触更多的学科,八股文则在扣题的前提下取材要新颖,这一点求新求异是学科学过程所不具备的,从这点上说,世界倒退到保守主义了。
学校毕业,在解答几加几等于二的时候,答案就丰富的多。我可以是1.5,你可以是0.5,只要加起来等于二,你我的集体目标就实现了。当然了,也可以你1.9我0.1,也可以你2.1我负0.1。只要最终结果等于二就可以。当然了,先天条件决定了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只要设定全年翻两倍的目标,两组人马有高有低只要结果满意就可以。但实际上,第一次合作还可以实现翻两倍的目标。但是看到另一组落后还偷懒,那么领先的一组就有怨言。凭什么我努力,让对方分享荣誉呢?这样会导致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比比看谁最懒,既然是一个集体,对方不重视,我凭什么重视。第二个结果,想方设法离开这个集体,去寻找更好的合作伙伴。尤其遇到2.5加负0.5的时候,更不愿意与这个拖后腿的配合。集体的存在的意义是因为互相协助,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帮你。但是当集体中小部分人先富起来,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已经不需要任何人帮助的时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彻底失去了集体荣誉感,只能抱团取暖,感受微弱的荣誉。
“一”是个体,“二”是集体的目标,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去凑这个数。怎么凑的则有五花八门答案。在经济指标上,可以用数字衡量。有人赚钱有人赔钱,整体是这个正值,这个可以理解。人们看到经济又上一个台面,人人有种大国的优越感。如果在善恶指数上也能用数字衡量,大部分人做善事,少部分人做恶事,但是整体也是正值,连年评为最幸福群体。那为什么大部分人只愿意去关注那些少部分的恶,而不愿意关注整体的善呢?谈钱的时候有赔有赚都可以理解,谈幸福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允许恶的存在呢?因为赔钱是个人的事,而恶是对整体的震慑。人们宁愿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小善与小善的组合。也不愿意是一百加负九十八等于二的大善与大恶组合。经济也好,幸福也好。想要获得整体的荣誉,答案其实是既定的,集体中的人们不希望出现拖后腿的人出现,只能是积少成多,不能有负。
对于个体,每个人都有一个“二”的目标,但是得到“二”的计算过程不一样。有人认为,想得到正义必胜的结果,需要每个人用喋喋不休讲道理的方式抗争邪恶。有人认为,需要以恶制恶,比恶人还恶,才能清除邪恶。有人认为,渗入邪恶内部,阳奉阴违瓦解邪恶。这些都是等于“二”的答案。不同人根据不同的理解,选择了不同的答题方法。但实际上,只有一个答案是对的,只能用正义的方式抗争。那些以恶制恶,助纣为虐的起步就是错误的。因为这道题的答案是大部分人选择的。人们不能理解南辕北辙助纣为虐是为了整体最终胜利的解说。
为什么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二”是个人的“活着”,加数是每个个体,被加数是个人的意识世界。我这个人身子骨比较弱,我觉得依靠中医,我才能在这世界上生存。我觉得我个人太孤单,我觉得依靠集体,我才能在这世界上生存。相同的,消沉的需要鼓励,缺钱的需要财神,欲望过盛的需要持戒,有钱的需要慈善等等。加加减减,都是为了让自己找到活着的理由。
一个文盲需要科学知识才能在这世界生存,一个心不住的人需要宗教才能在这世界生存。各自给自己定位,各自追求自己所需要的意识世界。如何给自己定位的?遵循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先是要满足吃穿住用行的问题,这些无法满足,就会认为这世界是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就会去拼命去争取。生理问题满足了,就开始在乎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人生的加数,而被加数是什么?在不同的前提条件下有不同的答案。例如,在地球上,一加一等于二,要是换个星球,一加一就不一定等于二了。在科学的领域内,我们的五层需求,利用科学手段可以解决。而在宗教领域内,我们的五层需求,是可以通过念经悟道的方式解决。甚至,在邪教、迷信、弱肉强食等思想学说下,我们的需求,都可以用相应的意识世界去解决。只要能解决问题得到大家都想要的答案,为什么就只有科学被广大人们接受呢?大脑告诉人们,人们首先要相信大脑逻辑,再相信眼睛,其次相信耳朵,最后相信大脑的想象。符合这个顺序的,只有科学最能经受逻辑的检验,虽然仍然存在一些逻辑漏洞,但也是最小的。相比宗教缥缈无形的源自于想象,人们更相信看到的听到的验证结果。种一粒种子用科学方法,种一粒种子用佛祖保佑。前者更容易看到满树的果实。
讲逻辑是科学告诉我们的,自然科学最强大。如果讲想象,自然是宗教最能想象。讲逻辑,人类感受到切切实实的物质生活,从而满足了物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不满足。为了填补不满足,只能沿着科学逻辑的路线越走越远。为了填补物欲的不满足,我们发动全人类的力量,从小加强科学学习。科学、逻辑、一加一等于二,深入骨髓。每个人都建立起科学的意识空间。试想一下,一个从小接受宗教的国度,他们建立的是什么样的意识空间?这样的人这样的国家,我们有目共睹,用科学的眼光看他们,并没有什么问题,最后都是得到一个“二”的结果。
以前我们嘲笑宗教,我们认为宗教不科学。现在我们不嘲笑宗教,因为科学和他们没关系。就像说英语的跟说汉语的说,英语是最好的语言一样,都是自卖自夸的小商小贩。他们应该会嘲笑我们没有放下执念。但是他们没有嘲笑,他们可以理解这世界有更多的答案可以得到结果。相比起来,学科学的人显得答案唯一,心胸狭窄了。反正心胸狭窄属于灵魂范畴,也不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科学的答案非黑即白,不容许错误存在。
如果厌恶这世界非黑即白的答案,没办法,绝大数人脑子里还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我们看到只能是唯一的答案。如果想在科学领域内获得更多的答案,可以利用宗教发挥想象,也许会有所突破。也许!如果彻底与科学断绝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又不舍得科技带来的柴米油盐。这也许就是物质和精神矛盾的地方。不如,各取一半,混搭。
~~~~~太长不看~~~~~~~~~
简版:我在说什么,你看明白了吗?科学限制了想象。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