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言为心声文如人
文化雅智情系四真挑战,敢来一战?【第20181022期】

文化雅智情系四真挑战,敢来一战?【第20181022期】

作者: 弹剑唱阳春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22:20 被阅读13次

【上期答案】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本题题目】

雅智近期活动

每空一个字,组成一句话。

请参加者将写出的答案组成句子发给薛老师(微信号15989193049),并将题目转发至朋友圈,雅智教育·四真大语文感谢您的积极参与!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  】?—— 宋 ·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为报倾【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宋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金。—— 唐 · 杜甫《春望》

乱花渐欲迷【  】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天有不【  】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宋 · 吕蒙正《破窑赋》

有福同【  】,有难同当。——清 ·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  】落花。—— 宋 · 刘因《山家》

躲【  】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近代 · 鲁迅《自嘲》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  】,今日得宽馀。—— 现代 ·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江晚【  】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捐躯赴国难,【  】死忽如归。—— 魏晋 · 曹植《白马篇》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  】长?—— 唐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鸡声茅店月,人迹【  】桥霜。—— 唐 · 温庭筠《商山早行》


【建议诵读】

山家

元代·刘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赏析】

诗歌前两句写景情景相生,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画面感强。

诗中马蹄踏水,水波激荡,明霞散乱,天光水色,闪烁迷离,天上地下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两种景物被聚拢于马蹄之下,有了化静为动的意趣。

醉袖乘马迎风飘举,林花因风而落,落而沾袖,动静结合,写出了花树葱茏,人醉美景的意蕴。

溪水的潺湲、马的蹄踏和天上的明霞、山中的林花交相辉映,有声有色。透露出诗人恬适的心境。

【建议诵读】

柳枝词

唐代·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赏析】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一曲”犹一湾。江流曲折,两岸杨柳沿江迤逦展开,着一“曲”字则画面生动有致。旧诗写杨柳多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次句撇景入事,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旧”字不但见年深岁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出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十年前”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可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极尽含蓄之妙。

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它与《题都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不过,崔诗以上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而此诗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与崔诗异趣。此诗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此《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然此诗就《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诗歌对精炼有特殊要求,往往“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衍露骨”(明谢榛《四溟诗话》)。《板桥路》前四句写故地重游,语多累赘。“梁苑”句指实地名,然而诗不同于游记,其中的指称、地名不必坐实。篇中既有“旧板桥”,又有“曾共玉颜桥上别”,则“此路今重过”的意思已显见,所以“若为”句就嫌重复。删此两句构成入手即倒叙的章法,改以写景起句,不但构思精巧而且用语精炼。《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禹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雅智情系四真挑战,敢来一战?【第20181022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pn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