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答案】:首尾呼应、文脉通畅、过渡自然、分段合理、衔接紧凑。
【本期题目】
作文评分之深刻
每空一个字,组成一句话。答对者得红包。
请参加者将写出的答案组成句子后发给薛老师(微信号15989193049)并将题目转发到朋友圈,回答正确的将有红包拿。雅智教育·四真大语文感谢您的积极参与!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 】。—— 宋 ·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有约不来【 】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 · 赵师秀《约客 》
奈何红颜一时【 】,不需枯坐与焚香。—— 清 · 仓央嘉措《情诗其七》
山舞银蛇,原驰蜡【 】,欲与天公试比高。—— 近代 · 毛泽东《沁园春·雪》
山不厌高,海不厌【 】。—— 魏晋 · 曹操《短歌行》
荡胸生层云,决眦【 】归鸟。—— 唐 · 杜甫《望岳》
【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 · 惠能《菩提偈》
天生丽【 】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 】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著旧生衣。—— 唐 · 白居易《闲居春尽》
清觞养真气,玉书【 】道流。—— 唐 · 韦应物《郡中西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古难全。—— 宋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随风潜入夜,润【 】细无声。—— 唐 · 杜甫《春夜喜雨》
海【 】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 · 杜甫《野望》
雕栏玉砌应犹【 】,只是朱颜改。—— 五代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 · 温庭筠《商山早行》
雨中山【 】落,灯下草虫鸣。—— 唐 · 王维《秋夜独坐》
日暮乡【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 · 崔颢《登黄鹤楼》
相逢意气为君饮,【 】马高楼垂柳边。—— 唐 · 王维《少年行四首》
坐【 】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 】尘。—— 明 · 于谦《观书》
衡门相逢迎,不【 】带与冠。—— 唐 · 白居易《赠元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 】蜻蜓立上头。—— 宋 · 杨万里《小池》
岁阴穷暮纪,献节【 】新芳。—— 唐 · 李世民《除夜》
不知近水花先【 】,疑是经冬雪未销。——唐 · 张谓《早梅》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 】飞花。—— 唐 · 韩愈《春雪》
男儿重意气,何【 】钱刀为?—— 汉 · 卓文君《白头吟》
【建议诵读】
观书
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
故人:老朋友。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黄昏。忧:愁。每:时常。亲:近。
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尘:杂念。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
【译文】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赏析】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