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答案】:好玩、快乐、有趣、游戏多、互动性强、学生积极参与。
【本期题目】
作文评分之结构严谨
每空一个字,组成一句话。答对者得红包。
请参加者将写出的答案组成句子后发给薛老师(微信号15989193049)并将题目转发到朋友圈,回答正确的将有红包拿。雅智教育·四真大语文感谢您的积极参与!
回【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千【 】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此去经年,【 】是良辰好景虚设。
蓬莱【 】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 】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两字相同,选一字组句)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 】人烟。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 】万古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 】五溪。
楼船夜雪瓜洲【 】,铁马秋风大散关。
映阶碧草【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 】未勒归无计。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 】绿与窗纱。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 】香。
绿树村边【 】,青山郭外斜。
晨兴【 】荒秽,带月荷锄归。
【 】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远芳侵古道,晴翠【 】荒城。
晚来风【 】处,飞絮满人家。
怳疑鹭立清波上,只欠渔舟【 】画图。
【建议诵读】
清明
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释】
兴味:兴趣、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译文】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赏析】
这首诗所写的应该作者早年读书生活的真实情况,清苦,寂寞,还可能有孤独。为了前程,也许有兴趣或习惯的原因,临窗攻书,发奋苦读,过着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即使在清明节,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外出踏青,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春景,也没有邀约友朋饮酒作乐。君子慎独,作为读书人,没有忘记民俗传统——寒食节禁用烟火。一到禁忌烟火的期限过了,马上去邻居那里讨来灯火,抓紧时间,在静静的夜里继续苦苦用功,发奋苦读。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读书的用功程度,我们虽然不推崇“兴味索然”,但是应该学习古人那种读书的毅力。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
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让人感到牙齿都变软了;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赏析】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