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上班回到家,儿子特别乖,电视自己关的,碗主动要刷,衣服主动要晾晒,鞋自己也是主动刷完。
乖乖的做完这些事,我有些纳闷,今天有些反常呢。他笑嘻嘻的说,想玩手机。
我不知道自己有期待(想让他看书、背背朝代歌,单词之类),还是接收不了他玩,看到他玩手机霹雳乓啷说了一顿:大致意思是一天没有自己的安排,跟着别人(妹妹)做,自己也没收获。最后还加了一句,每天一个书毛也不看,语气中夹杂着厌恶,批评指责。
经过我的一番“恶语相向”,儿子玩手机玩了50分钟后,稍加提醒就发放下手机了。自己从书橱拿了一本书装模作样看了起来。我心里明白,他是在迎合我来的,并不是真心喜欢。
反思:
1-孩子长期的能量不足,过度透支自己的能量去做别人喜欢(爸妈)的事和所谓的正事是非常耗能的,孩子的体验和各项身体能量也在下降,匮乏的时候便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手机倒是保护了孩子,赋能了孩子。
2-这种模式就没有好处了吗?
任何一种模式都有他的用处和存在的价值,孩子的这种模式值得推崇,起码不应该批评和厌恶嫌弃。能做到中立最好。
3-孩子玩的开心吗?
带着妈妈的这么多情绪玩,体验值直接下降到了接近0的位置,在孩子内心这种模式带来的效益评估可能是负值。心理上有负担和压力,因为孩子一直再问:妈妈你还喜欢我吗?
4-该如何做呢?
分开评价比较好。
肯定前半段,后半段可先尊重他,理解他。他被接纳理解尊重后,再谈我们想要的事情或方向,应该更容易实现。
5-孩子对学习的体验不好,如何改善?
体验上,关于学习慢慢累积好的体验,主动学习,赞;答对了赞;背下来赞,主动坚持赞;
过程上,由简单到复杂,一点点慢慢来。
态度上,少批评、多表扬、起码做到中立,不做任何好的不好的指引。
立场上,永远支持他,他的决定,他的选择,他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