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短篇小说散文
比起陪伴,这一样或许更重要

比起陪伴,这一样或许更重要

作者: 阿瓜未甜 | 来源:发表于2017-01-17 12:57 被阅读0次

前些天我看到一篇文章《独立的空间是北上广青年最后的尊严》,顿生感慨,写下评论:“心灵很脆弱,她原本住在肉体最深处,只有当肉体真正独处时,她才敢跑出来,恣意欢脱,埋下一颗种子,逐渐的,开出一朵花儿来。”

1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人从出生伊始,便是独立的个体。一个“准人类”经历了“亿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将一众兄弟姐妹甩在身后,孤身奔到这世上。睁开眼,发现胜者的奖励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独自面对,好不心慌!“哇~哇~哇~”——他们真诚地发出了在人世的第一声啼哭。

2

独处被遗失,独立思考就远了

各家儿女初长成之日,便是又一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时——高考后的我们终于离开了题海和分数的纠缠,投入了大学的宽广怀抱。大学,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孕育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大学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如海纳百川,她浇灌着懵懂之小花,任其百花齐放。

然“好景不长”,四年之后,踏入社会——人类的主战场,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做硝烟弥漫,真枪实弹。与此相比,以前经历的竞赛只是出征前的操练,在真正的战场上,若你想拥有“一席之地”,都要竭尽全力。

以至于在北上广等地,别谈拥有,哪怕是租用“一方之地”,都令不少人“肝儿疼”。为了缓解身心压力,“蜗居”便跃然心上——外表光鲜的白领们每天从漂亮的办公室下班,经过BMW(公交/地铁/步行)辗转回到住处——空间狭小,灯光昏黄,被所有行李挤满的屋子,更有为了节省开支而与友分享一间屋子者,何谈独处?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提出:女性想要写小说,就必须要有每年五百镑的收入,和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屋子意味着个体的自由,而自己是创作的基础。除此之外,门上还要一把锁,锁意味着独立思考的能力。

且不奢望当下社会中蜗居者们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屋子和不低的固定收入,只是希望在生活的间隙中,能够有机会有意识地独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给内心充电的时间,不用担心被人打扰,更不用担心电源被突然拔掉。单独的物理空间是心灵发散开花的前提,若是你生活的物理空间都被挤压得所剩无几,每天像行尸走肉一般过活,是时候改变生活模式,尽量为自己创造独处的空间,停下来听听心灵的声音。

3

独处使人愉悦

独处的模式很多,因人而异。在咖啡厅安静地看书,在家里听着音乐品着茶,对影独酌,户外看风景,带着耳机在月光下慢跑......那一刻,不需要任何人的陪伴,这是一种身心俱自由的感觉,自带光环,陶醉其中,有时候,即使一个人对着白墙发呆也是愉悦的。

朋友林西是个热爱历史文学的女子,谈起曾国藩,袁世凯,她能讲三天三夜,历史书籍几乎贯穿了她生活的全部:床头,客厅,餐桌,车内,办公室,甚至厕所等场所触手可及。早中饭可以不吃,历史粮食不能断。尤爱民国,若是可以,她说她想穿越回去。身边朋友都称她为“林老师”,她则谦虚自嘲是“民国小学生”,我玩笑她说:你这民国小学生倒是比我这个新中国的大学生厉害,她微微一笑:“以我现在的水平,在民国的大师们面前,大概要低到尘埃里。”

林西说她每天最享受的时候便是在车里独自品味历史。倘若她应约赴某地,一定提前一小时左右到达,将车停在目的地附近,一个人打开书看,不疾不徐,她说那是一种完全自由的感觉,谓之“人生幸事”。

陪伴固然重要,然能够拥有独处的意识和空间,关注自己的内心,亦是对灵魂独立的一段慰藉。

4

从独处中获得力量

精力的来源方式不同常常用来区分内向者和外向者,一般来说,独处对内向者而言是“刚需”,他们将人际交往视作“放电”的过程,在社交之后他们需要一段独处的时间来思考和回味,从而重新恢复精力。

沈石,正而立之年,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已经上市,在外八面玲珑,社交高手如他,实则低调谦逊,气质中带着微微忧郁,只是一般人看不出来,也没机会看出来。

他说只有当自己完全处于一个人的独处空间时,他才能做回自己,其他面目,只是“社会性的需求”罢了。他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办公室点上一支烟,静静地看着落地窗外的繁华锦市,放空。

那时候,夜包围了一切,办公室无一灯亮,沈石将自己固封于这长夜,这空间,仿佛与世隔绝。他的形象完全湮没在黑暗之中,那一刻,人与人所创造的一切都如此渺小,全部被黑暗包裹,但确又如此真切地存在着,存在着,他感受到了力量。黑暗中唯一的亮光,是那刚刚划燃的火柴点燃的香烟,映衬着他吐出的浓浓烟圈,和落地窗外经夜不熄的霓虹灯形映成趣。那时候沈石更喜欢直接坐在地毯上,脑袋里把近来发生的事情全部放电影般过一遍,又细细开思考着未来的规划。

他起初养成这个“癖好”是在公司刚上市的时候,当公司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庆祝这一历史时刻之际,他离开喧闹的人群,默默走回办公室,在黑暗中抽起了烟,那一刻,他感觉无比清醒又无比有力量,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回味着自己的故事。

当沈石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他知道,他比进来的时候更强大。

我认为不论是内向还是外向者,都可以从优质的独处过程中获得力量,内向者偏向主动寻求独处,而外向者在恰当的时候亦享受独处。在独处中自由思考放松的过程让人愉悦,思考放松后的结果则给人力量。

5

诗一般的独处时光

我喜欢如此午后:阳光温软,清风和煦,落地窗外草木相依,陈设简约雅致的房子里,空气中飘洒着淡淡花香,或是一杯茶,一本书,或是轻微的爵士乐,信纸和笔,都足够。

清风时不时轻抚我的长发,芬芳因子撩拨我的嗅觉,沉醉在独处的美好时光中,尽情独自思考,发呆。

这一刻,岁月静好。

相关文章

  • 比起陪伴,这一样或许更重要

    前些天我看到一篇文章《独立的空间是北上广青年最后的尊严》,顿生感慨,写下评论:“心灵很脆弱,她原本住在肉体最深处,...

  • 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情

    “比起电影的悲伤,更为悲伤的是遗憾,比起永远这个看似美丽的诺言,陪伴才是最为重要的,但比悲伤更悲伤的是无法遵守的约...

  • 【比起陪伴,更重要的是如何陪伴】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亲子关系离不开陪伴,可真的懂如何陪伴吗? (一)、几个月大的孩子哭了要不要立刻去抱? 我的孩...

  • 陪伴

    比起爱这一字眼 我更喜欢陪伴 这一词 爱往往是一个人的心事 而陪伴是两个人的故事 比如暗恋 隐藏在黑暗之中的爱慕 ...

  • 喜欢和适合撞一个满怀

    比起昂贵,或许喜欢才是重要的;而比起喜欢,亦或许合适才是最好的。 好不好,都仅仅只取决于我们本人,毕竟,这可是...

  • 各自努力 顶峰相见

    假期即将结束,匆匆七天过完了,这假期没有出去玩儿,或许比起看人头,我更喜欢陪伴父母吧,听他们唠唠嗑儿,给他们做几天...

  • 比起喜欢,懂和陪伴更重要

    懂和陪伴,比爱情更重要; 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找对人。 在高三的时候,她时而迷茫,时而失落,完全迷失了方向。 ...

  • 喜欢

    比起8,更喜欢7;比起猫,更喜欢狗;比起绿色,更喜欢蓝色;比起高山,更喜欢大海…… 比起蔬菜,更喜欢肉;比...

  • 比起被围观,悄悄努力或许更踏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几乎不再有朋友的地方分享自己的成长,朋友圈早早的戒掉了。 看到《这个世界挺好,但你也不差》...

  • BLUE

    比起晴天我更喜欢阴天 比起暖色我更喜欢冷色 比起喜剧我更喜欢悲剧 比起可乐我更喜欢咖啡 比起吵闹我更喜欢安静 希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起陪伴,这一样或许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ym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