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中的偶得

作者: 清晓视野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22:39 被阅读13次

    一.记忆是对生活的建构

    这两天比较忙乱,操心,事多。于是心浮气躁,连每晚必写的阳光日记也停了,对自己说:“明天再补上。”明日复明日,一下子就三天下去了。今早5点30起来,打开日记本,看着那一个个日期发呆,周三有什么事来着?想不起来。周四呢?周五呢?惊恐地发现,一片空白。原以为不会忘记的事,竟然这么快就想不起来了!我仿佛看到老年痴呆在向我招手,微笑。

    惊恐过后,静下来,去床头柜上找到我的笔记本,上边有简单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词。看着那简单的语句,遗忘的记忆瞬间被激活。哦~~~,原来,那天是这件事比较有意思。于是,当时的主要场景便活了过来。我就赶快把它补记到日记本上去。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是对当时情形的复原,有多少是我当下的建构,不得而知。至少,我以为,是有百分之九十的。

    这件事,让我很好地意识到:人,是生活在记忆中的。当我想不起来这三天的事时,我觉得那段时间是一片空白,破旧灰败,了无生机;时间去哪儿了呢?它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当我想起来时,它刹那鲜活了起来。所以,还是要写点什么,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

    这次的经历,也让我对记忆有了更深的理解。瞬时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是转瞬即逝,实际上它也没有消逝,而是沉入到了潜意识中,一旦被外物触发,就会激活再现。当注意到瞬时记忆中的某些内容时,这些内容就转入了短时记忆,如果再加以注意,就转入了长时记忆。而表象作为记忆中的特殊的一类,它具有可操作性,片断性,不连续性。

    二.知行合一

    有人曾经跟我抱怨,跟某某美术老师那么熟,跟他要张画他都不给,太难玩了。我说,画张画不容易的,很费功夫。他说,能多么费功夫。唉,隔行如隔山,说什么好呢。

    我知道,工笔画是很费功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工序繁多,画完或上完一遍颜色后,还必须得等它晾干,才能再进行下一道程序,这其间,有一点失误,就前功尽弃或者费更多的功夫来补救。所以,再熟的美术老师,我也从来不跟他们要画。

    最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因为我也开始学画了。起初的野望是,练练线描,能够画出比较流畅的线条来,就满足了。练习了一阵子,老师大约觉得我还行,起了爱才之心,说:“可以教你上颜色了。很简单,按照程序来就行了。”我也真心以为很简单。谁知道,一张斗方小画,大约有两张A4纸那么大,只是上底色,就上了两天!足足刷了六遍,才达到比较让人满意的效果。这还是没有严格按“三矾九染”来做,只是新手练习!老师帮我调色,我以为一小盘就足够了,谁知她调了一大碗,八寸碗。当时,还想,这得刷多少张啊。开始后,刷一遍,等画晾干,看不出有颜色来。再来一遍,还看不出来。直到第六遍晾干后,才基本符合要求了。

    结果到现在,只上色就已经七天了,这张小斗方,还没完工。说简单,真的简单,老老实实按程序,按方法来就是。说难,也真难,得耐得住性子,循序渐进,一丝不苟。一想偷懒,立刻就难看。

    这回,我是真切地明白了“功夫”两字了。“唯手熟尔”,简单也绝不那么简单。匠气,其实是绝对值得尊敬的。

    “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知”,是一定离不开“行”的。只有在“行”中,才能真正的“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躁中的偶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kr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