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是个很神圣的日子,每年初一都要早起早吃饭,不能让来拜年的人“堵饭碗”。年年都是1点左右才睡,所以初一早起是特别困的。
这个初一,一只羊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羊宝宝。本就忙碌的初一更显忙碌,我和儿子先吃了几个饺子就出去拜年了。
各家的媳妇们大都结伴同行,和每年一样,我去临院一个四娘婆婆家找嫂子一起去拜年。
从小就宅惯了的我,很不习惯去别人家里。从小养成的习惯是,去别人家先在大门喊人,等人出来迎接以后再进门。婆婆家这边似乎没这习惯,都是直接进院,自己开门进屋。虽然不习惯,但经过实践我发现在这里站在大门口喊人显得很傻,所以,只能入乡随俗。
进农村首先应该防狗,为了避免被偷袭,我小心翼翼地扫了一眼院子,然后轻步进院,开屋门。
戴眼镜的人还真是麻烦,尤其是冬天,一进屋就一层霜遮挡了整个世界。
恍惚看见是嫂子在走廊尽头,“嫂子过年好!”我赶紧喊出“暗号”。“好,赶紧进屋。”嫂子拿着牙刷看着我,看样子刚起来不久。
我自己顺着走廊拐进她家东屋,四娘正在扫地,“好四娘!”我又开始出示“暗号口令”,“好!你们真早啊!”四娘停下正在滑行的笤帚,起身让路,准备进屋,一回头,发现厨房里四大爷在忙碌,“好四大爷!”“口令”出示完毕,我进屋先给家堂磕头。
结婚前,妈妈曾经嘱咐过男女有别,男人磕头要双臂支地(这样就给了许多男人“可乘之机”,许多男人就象征性地双膝弯曲低下头,甚至膝盖都不见得着地),女人磕头(已婚媳妇给家堂磕头,未婚姑娘是不用磕头的)先跪好双手放在双腿上,再低头朝地。
等着嫂子梳洗完毕,我们俩就一起出去拜年了,一家又一家,路上拜年的队伍越来越多。我平时不在这边住,即使结婚后的前9年都是住在这里,但我白天都在上班,晚上也不出屋,所以还是有许多人我根本就不认识,许多人家我也分不清。同行的两个嫂子长我三四岁,我就跟在她俩身后,她俩去哪我就跟着去哪,她俩怎么叫人我就听着,我认识的我就跟着一起拜年,我不认识的也不敢乱称呼,出于礼貌,只道一句“过年好”即可。
有时候从这家出来遇上其他队伍进来,到下一家又遇见了,大家路线不一样,目的地也各不相同,但总能在不同的街道路口相遇。



长长的街道,我根本就不知道谁家是谁家,迷迷糊糊地跟在两个嫂子后面。
胜子没有回来过年,挺想她的,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才会让彼此不尴尬,所以,这惦念还是放在心里吧!祝福胜子早日好起来。
奔走了两个多小时,拜年第一项总算是完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