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篇文章,笑了好久好久。终于有人承认和关注到“弱势温和的老师”这个群体,并为他们操碎了心。
文章说,控制课堂纪律,不但要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而且要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班风淳朴或者踏实的集体,纪律没有什么问题;班风浮躁散漫的集体,控制纪律就比较难。当然,同一个班风不够好的班级,是有的老师头疼,有的老师就不怕,这里就有个策略选择正确与否的问题了。然而,用什么策略,还要依据教师自己的风格来决定。
教师可以分为“强势教师”“弱势教师”和“混合型教师”三种。
强势教师伶牙俐齿,反应迅速,论辩能力强,三言两语就能把捣乱的学生“闷回去”。他往那儿一站,不怒而威,学生不敢造次。这种教师,适合用“先发制人”“下马威”的策略。一开始就把学生拿下,后面就好办了。只要教师后来没有大的失误,不激化与学生的矛盾,纪律局面就可以维持下去。
弱势教师语言能力一般较弱,话跟不上,或者话说得不是地方,对付学生的招数也不多。这种教师要注意尽量避免上课时和学生正面冲突,如果学生上课捣乱,当时不要发脾气,然而课下要和他沟通交流(注意掌握火候)。这样做的目的是给捣乱生传达一个信息——这老师并不好惹,他有后劲。
要注意的是,这种弱势教师课下要经常和一些学生聊天,拉住班上的基本群众,只要大局不乱,几个捣乱分子不怕。作者特别强调:弱势教师千万不要轻易采用强势教师的强攻策略,那可能会出丑的。
我比较赞成混合型的教师,该硬就硬,该软就软,两种办法我都会,酌情使用,但是这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希望老师们明白,兔子靠耳朵,狼靠牙齿,狗靠鼻子,乌龟靠硬壳,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这是大自然教给我们的智慧。我相信只要搞清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教师都能有所作为。千万不要盲目学别人,要自己琢磨和试验。
谨以此片献给弱势温和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62476/87585ec09914a92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