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发光的时候,都是在为发光做准备。”
人活一世,有发光的机会固然很好。但是,比发光更重要的是静默的不发光时刻。
我很喜欢歌手李健。他的歌没有哗众取宠的做作,也没有无病呻吟的扭曲;他的歌有的只是朴实的情怀、净化人心的思想和动人心弦的透亮光芒。
吴秀波曾这样评价李健:“李健的音乐不在于为了让别人听见,而是他与自己安静真挚、轻声细语的自我交流。”
对于吴秀波的评价,我举双手赞成。如果唐诗和宋词是古时文人的歌曲,那么李健的歌曲就是现代人的诗词。
李健有很多发光的时刻,如果保送清华大学不算的话,他曾经与卢庚戌的“水木年华”组合红极一时。后来成为独立音乐人,李健更是创作了很多经典歌曲并广为人知。
相比于不多的发光时刻,李健更多是沉寂和静默。2002年,李健与卢庚戌理念不合,尽管当时水木年华组合是最红火的时候,但他仍然选择退出,并放弃了所有歌曲的版权。之后,李健沉寂了8年之久,直到他的那首《传奇》被王菲带上2010年春晚的舞台,他才重新被人记起。
在这不发光的日子里,李健甘守寂寞,读书和健身是他的生活方式。李健用心感受生活的中美好,坚持创作,并把他看见的美好写成了歌词,唱进了我们的心里。
不发光的时候,李健都在为发光做准备,很令人钦佩。但是更值得钦佩的是,李健主动远离发光的机会,留给自己更多空间和闲暇与灵魂相处。
人活着,总是要做一些事的。那么,发光与不发光,做事与不做事,尺度该如何拿捏?
我觉得秉持两个目的去做事最好:第一、做事是历练与学习的好机会;第二、做事只因为对别人有帮助。
第一、做事是历练与学习的好机会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行合一的思想,如果放在学习这件事上,我们知道了一套理论或方法,如果不与外界互动,不用行动来落实、验证,那就不是真的知道,经过检验后的思想再返回来影响行为。
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我们学习了很多写作方法,但真正掌握这些方法,还需要自己动手去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无数次地刻意练习才有可能成就那几分钟的辉煌。
所以,如果要选择做事,最好把它当成一个历练与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单纯的获利行为。
第二、做事只因为对别人有帮助
2010年,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78岁高龄接受邀请出面拯救日航,他当时想的是:这项工作包含的社会意义是什么,我参与这项工作是否出于“善意的动机”。
正因为稻盛和夫有这样敬天爱人的思想,才让日航起死回生,他也再一次创造了商业奇迹。
我们说话做事也是一样,也要抱持“利他”的思想理念。对别人无益的话尽量少说,对别人无益的文章尽量少写,对别人无益的事尽量少做。放弃小我,成全大我,人生必有另一番美妙的风景。
如果一定要做些什么,那就做一些对家人有帮助,对朋友有益处,对世人有启发,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吧。
最后要说明一点:如果我们自己不够强大,一定发不出最耀眼的光。这时候,静下心来,默默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很喜欢李健的《完美坚持》,几句歌词送给各位书友:
在漫长的守候里
忍耐就是最坚强
坚守最初的希望
是我唯一的疯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