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人是擅长阴阳怪气的——《寒食》课后记

古人是擅长阴阳怪气的——《寒食》课后记

作者: 小周倩笑 | 来源:发表于2024-03-05 22:08 被阅读0次

    结束了古诗《寒食》的教学,在理解诗句后两句中对统治阶级的讽刺意味时,有说到作者隐藏于文字中的暗示——没有明示对当前唐朝政权的嘲讽,而是假借“汉宫”传火的行为,点明权贵豪门的与众不同!

    我们边读边谈理解,边理解边读,上课时的感觉还不错,让我有一股想把它记录下来的冲动!

    寒食,是清明节前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是为纪念介子推而来!因为他帮助了当时的主公,却在成功后坚决不愿出山接受回报,最终却被火焚而死。放火烧山的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臣之志,便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这个传说的由来已经不可考,但很多资料上都有这样介绍,也确实和“寒食”这一节日的习俗相关联——禁烟火、吃寒食,就姑且认为这个故事是藏在节日后的纪念吧。

    在这特殊的纪念日里,民间百姓们都在遵循着节日的习俗,京城内外,无处不是“寒食”的景象。

    “春城无处不飞花”飞的什么花?春天的百花、祭扫时的纸花……无处不在,家家皆是。

    “寒食东风御柳斜”是民众恪守习俗,牵挂先人的映照。极具象征意义的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更能唤醒人们的留念、思念、纪念。

    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是寒食节这一天所处可见的场景,是千百年来默默传承下的祭奠。但天色渐晚,思念愈重的时候,由皇宫中陆续传出的新火,伴随着特殊的尊崇,飘入了那些权贵豪门之家,寒食之习俗,似乎已经宣告结束了。

    大家都在禁烟火、吃寒食,已经坚持到了日暮,可偏偏在这快要结束的时段里,皇宫中却传来明火,传递入权贵家。大家的坚守反而成了“五侯家”特权的映衬,一边是习俗中的寒食御柳,一边是汉宫五侯的蜡烛轻烟,对比很明显啊。

    于是,我引发学生思考后两句的深意,”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背后暗藏着诗人对当时特权阶层的讽刺,你们自己能读出一些什么样的感受?

    然后,我们找到了一些小细节,去自我解读,理解文字中暗含的讽刺:

    为什么时间要定为日暮?——因为不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因为见不得光;因为在黑暗时传火,更显眼,更显特殊……

    为什么地点是汉宫?——因为不能说当朝政府,怕被惩罚;这样阴阳怪气说别人,又没有留下证据;说明从汉宫时就是这样做的,唐宫的时候也一样……

    为什么要点名是散入五侯家?——为了凸显特权,只有他们有,别人没有。和五侯家相对应的是寻常百姓家,那是王谢堂前燕才去的地方……

    学生们边说自己的理解,边有人尝试着用阴阳怪气的话开启了“嘲讽”之语,于是,我们也试着用“阴阳怪气”的语气语调,一起来读这首含有讽刺的古诗。

    短短的四句诗,为了有点阴阳怪气的感觉,大家读了一遍又一遍,争抢着要读出那种一听就让人“咦”的声音来,这样越读越有趣,越有点阴阳怪气了。看来,情感的共鸣,才是读好诗文的钥匙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是擅长阴阳怪气的——《寒食》课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wr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