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北清文学社
【朗读者】| 声音里的救赎

【朗读者】| 声音里的救赎

作者: 侧柏 | 来源:发表于2017-08-04 10:02 被阅读117次
    朗读者.jpg

    起初,把《朗读者》列入书单,是源于书名的吸引力。让我很想知道朗读究竟会拥有怎样的魅力,使得听众那样的沉迷。声音、语气还是语调?等我翻开这本书,读到曹文轩先生为她所写的序言,才发现《朗读者》精微之处,深藏大义。而我竟然如此肤浅的认为这是一本讲朗读基础知识的书。在其后的几天时间里,跟着施林克的笔尖,我走进了汉娜和米夏的故事,一个庄重的德国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位十五岁的少年与一位比他年长21岁的妇人之间的爱情,这份爱情关乎尊严,关于人性。汉娜曾是一名纳粹集中营的看守,一位在大家眼中充满无数罪责的女性;而米夏,单纯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法学史研究者。爱情将米夏卷入了汉娜的罪责之中,在审判汉娜的旁听席中,米夏有机会知道汉娜的过往,明白汉娜是文盲。而文盲的汉娜却承担了审判中大部分罪责,其他被告被判处有期徒刑而汉娜则被判处终生监禁。米夏一生忏悔,感慨法律条文在战时毫无约束力,忏悔应该向法官阐明汉娜是文盲,怎会起草报告书?而这一切,都成为了之后米夏为汉娜朗读的动力,也正是米夏的朗读让汉娜学会了阅读和写信,尽管最终汉娜自尽于出狱第一天的黎明。汉娜在纳粹集中营的行为充斥着罪恶,但她依旧向往美好的生活甚至爱情。她不是魔鬼,因为她的灵魂并没有因为罪恶而肮脏;米夏帮她完成的捐赠,应该是汉娜墓碑上最好的注解。

    很多人对于《朗读者》的思考来源于历史,对尊严、人性的思考。而我是因为一句话——米夏说,我是汉娜的一名朗读者。如此干净的阐述自己的身份,让我深深为之打动。现在的我们崇尚“斜杠人生”,觉得那样才足够显示生活的丰富多彩,多重身份是一种能力的象征。而成为爱人的一名朗读者,如此简单而纯粹。长久以来,阅读于我而言是默读,或者背诵。咖啡馆、图书馆……安静的场所,容易让我走进作者的世界,不再是读者的身份更像是一位同行者,与作者一起经历那些爱恨情仇、喜怒哀乐。而米夏在十年间,为汉娜朗读,没有过多交流,只有书名、作者以及内容。爱意在唇齿之间肆意流转,轻轻柔柔,不加修饰,就那样慢慢落在爱人的心上。朗读的震撼也许不只在听到的一瞬间,身与心的交融。更是在之后,耳畔仍然回想着那不算优雅也不算动听的声音,却能充满身旁或大或小,所有的空间。

    朗读的时候,米夏听得到自己的心声,仿佛看的见汉娜曾经留给他的各种画图:汉娜骑自行车奔驰,裙边儿在车子带起的风中飘拂;站在书房里,汉娜用食指轻轻地划过书脊;她套一条短裤,穿一件衬衫,衣襟敞开,腰间扎紧,对着米夏张望……听录音带的时候,也许汉娜也在回想与那个少年充满愉悦的过往。一台录放机,一盘盘磁带,用声音让充满罪恶的人获得救赎。不仅是救赎了汉娜更是救赎了伴随米夏一生的背叛感。一名朗读者,是米夏对于汉娜来说最合适的身份。

    合上《朗读者》,我沉浸在米夏和汉娜的爱情里,也沉浸在朗读所带来的力量里。朗读的桥段在书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却贯穿始终。以后,也许可以尝试从默读变成朗读,朗读给父母、爱人、孩子、朋友,朗读给山川河流,还有曾经那么懵懂的自己。从朗读里看看这个世界,从声音里听听我们的生活。或许,生活会有不一样的惊喜,等着我们。来吧,我们一起上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朗读者】| 声音里的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xv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