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难得和老公一起回老家探亲,去的时候天气有点阴冷,没有下雨,还算不错。刚下车,就看见漫山的翠绿,心情忽感清爽。我迫不及待的拉着老公去看我小时候经常玩耍的一颗老柿树下的那块儿大石板,记得小时候经常跟父母下地干农活,累了或想偷懒的时候就会偷偷溜到柿树下面,躺在大石板上睡懒觉,特别是炎热的夏季,躺在这块儿石板“床”上,那简直就是带着天然氧吧的世外桃源。沿着经常走过的小石路,依然清晰的记忆里怀念我的童年。
家乡的山坡上有高大的松柏、杨树、青杠和洋槐,还有满上遍野的杏树,也有一丛一丛的黄荆、马桑、水楂和野柿,酸枣,还有许许多多的花花草草,其间有柴胡、当归、山七、神莎草…………多的数不胜数。林里草间,隐藏着多种不知名的山雀和红冠子野鸡,麻溜溜的野兔,有斑鸠也有麻雀,以及蛇类、鼠类。夏天来临,坡上成熟了一片一片的扑鼻香醇的地瓜,林间有许许多多的野生菌。
家乡属浅丘地貌,山不高也不尖,山顶圆乎乎的,上面有着肥沃的土地。下面是几级坡台,一块块黄沙地连缀,冬天种麦子、油菜和豌胡豆,夏天种红薯、玉米和花生,坡地沙质疏松、肥沃,作物果实光滑洁净,色鲜味美,散发出浓香的泥土味儿。
孩童时代的我就是一个假小子一放学就会和小伙伴在山坡放牛、放猪,很好耍玩儿,学着电影里面打仗、躲猫猫、过家家、唱歌、跳舞等等,耍得忘乎所以,不知天地白日。饿了,就去土里刨花生、红薯,爬到树梢上摘青杏、现在想想嘴里还直冒酸水,可是那时候却一个个吃的津津有味,还有岩石的半坡上的酸枣,酸酸甜甜的格外爽口,藤蔓上不知名的野果,吃起来也是甜到心里去了。渴了,就用手接着天然的山泉水大口的喝下去,甘甜甘甜的~~累了,随便往草坪、沙坑和树荫下一躺,四仰八叉的,手脚十分舒怡,蓝天白云尽入眼里,不知不觉便美滋滋地睡着了。梦儿糊涂中,总是被一阵黄荆条的痛打惊醒,便知道,那些牛儿啊,猪儿啊,不见了,或者吃了庄稼被人发现“挡获”,生气的父母边打边骂。我们却是爬起来就跑,随便往哪片草丛里或是树茏里一躲,缩成一团,不动,不知不觉中,又睡着了。父母找不到,只得悻悻地忙其他活儿去了。天快黑的时候,父母的气消了,生怕孩子不见了,遍山坡寻找,心疼地喊着:“狗娃子啊,小妮子啊,你在哪儿啊,你快回来,爹爹和娘不打你了……”哈哈,认输了,于是,“呼”地一下跳出来,站在父母身后,吓他们一跳,结果却是被揪着耳朵拖回去。
到了冬天,坡上杂草枯黄,乔木落尽叶片,婶婶,嫂嫂们三五一群,弓着腰,一边挥舞着镰刀,一边嘻嘻哈哈,从坡顶到山脚,一片一片地,像剃头匠一样,剃光了 所有的杂草,又把那些草打成捆,滚到山脚,背回家做柴禾。山坡就像男人的光头,清清爽爽。那些星罗棋布的树木,孤零零地站在山坡上迎着寒风和霜雪的摧残。
有那么几年,家乡兴起“农业学大寨”,山坡上所有的渣滓和疏松表土,被干干净净扫除,担到了田坝,肥田。那些高处光秃秃的坡皮上,出现了几里之外也能看清的白色美术字:“奋力前进赶昔阳,迈开大步学大寨。”等等标语口号。却是来年夏秋,坡上没了菌类,以至于多年中,那些土生土长的菌子们,再也没有出现在饭桌上。至今我还念念不忘野生菌子的美味儿。
过了些年,开始了“封山护林”,还以人民政府在山坡上竖起了“封山护林碑”。从此,山坡上没有了牛啊,猪啊的糟蹋,草木获得了新生。一年一年过去,坡上的沙地没有了人的耕种,退耕还林成为了现实。于是,曾经有过的动、植物,纷纷回迁祖辈的家园,又在山坡上开始了自由自在地和睦相处、生存。
现在正直春天,草木发芽旺长,小山坡披上了绿装,小鸟儿也在树捎上叽叽喳喳开着演唱会,小草儿也随风舞蹈,洋槐花也在枝头曼妙的绽放,随着微风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这时候的洋槐花吃起来香甜可口,要是带回家用开水抄一下,在掺上两个鸡蛋,下锅一炒,那也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昔日的大青石已经被灌木杂草掩盖了起来,那颗老柿树也枯干而死,只留下一尊腐朽的树桩,枝丫已经被人们砍下当柴烧了吧!
站在半山腰, 一眼望去,家乡的山坡,已是林木苍翠,黛色悠然,风景如画。好一片天然公园的感觉,不由人浮想联翩,心里美得香香甜甜…………不喜欢拍照的老公也拿起手机玩起了自拍,嘻嘻…………看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二十多年了,虽然也回来过几次,但是都没有来山坡上看看,如今已年过四十好几,第一次感受到老家山坡的景色诱人,让人流连忘返,大口呼吸着雨后清新自然的空气,不,是氧气,大脑顿时清醒了许多。老家的山,老家的水,老家的树,老家的一草一木,皆成为童年的回忆,永驻心中!








我在参加“最美家乡“”征文活动:家长征文无论身在何处,我的家乡最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