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德”字最初的含义为路口的路标

“德”字最初的含义为路口的路标

作者: 无限江山 | 来源:发表于2024-08-21 09:25 被阅读0次

    小篆“德”字,《说文》说:“德,升也。从彳,惪声。”许慎说“德”之本义为“升”,所本为《公羊传》。这个解释,古代就饱受质疑,不去多说。他的意思是,“德”为形声字,“彳”是“义旁”,“惪”是声旁。其实,这个解释也未必对。

    所谓“惪”这个“声旁”,在金文中,就是“德”字,见于西周晚期“嬴霝惪”等青铜礼器。小篆里,也有“惪”字,《说文》也收录了。其解曰:“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心。”这个解释,听起来有些玄乎。

    许慎没说“惪”与“德”的关系,似乎俩字没啥瓜葛。其实不然。

    “惪”,是不是“德”的本字呢?还不是。

    甲骨文中有“徝”字。这个字,现在读“zhì”,《康熙字典》解为“施”,也就是“给予”“付出”,还说此字“通陟”。“陟”,有“登高”或“升”之义。

    文字学者们认为,甲骨文的“徝”字,是“德”字的本源,虽然最初还没有后来“德”字那么丰富的含义。

    卜辞里,“徝”为“巡幸”“行视”之义——商王到处“指导检查工作”。由此说,“徝”从“行”从“直”,是会意字。“彳”,就是“行走”。

    研究中国古天文学的著名学者冯时先生,若干年前据对数千年来古人观象授时的“槷表”之研究提出,“徝”字中的“直”,是“槷”,后来写成“臬”,即“圭表”的象形。而“彳”,又是“路口”“街头”的象形。这么看,“徝”字,就是两个象形字的合体字了。合体之后,为“会意字”。

    著名文字学者刘源先生,从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综合研究,进一步确认了这样的认知——字,以“路口”“街头”的“槷表”来会意“徝”字包含的“指导性”意义。

    社科院何努先生则又进了一步,指出,上古时期,在十字路口,应该的确是竖有“槷表”的——既可提示时间,又可指示方向。

    他引证说:“《尚书・仲虺之诰》云:‘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以裕后昆。’注曰:‘王自勉明大德,立大中之道于民,率义奉礼,垂优足之道示后世。’”“表明在商代,商王确实曾亲自将槷表作为大德的标杆,为民树立在都城路口的中央,使天下人都向大德看齐,内外合德,心得其正。”

    至于西周,人们对于“道德”之“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于是先是在表示“槷表”的“直”下面加了“心”字。

    论语

    这就是《论语・宪问》所说的“修己以经”,也是《礼记・大学》说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正其心”,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番道理。

    到了宋儒一代,则总结出“德者,得也,行到而有得于心者也”。

    《说文》所言“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其实是上述思想的继承,只是许慎没搞懂“惪”与“德”之内在联系,反而将其割裂开来了。

    “德”字,是在“惪”基础上的另一种写法而已。“心”字之上有无一“横”,其实都是“直”字。

    关于“德”,老子认为是“天道”在万物身上的具体体现。儒家,则比较全面地建立了“德”的理论体系。皆不遑多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字最初的含义为路口的路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mb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