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绘声绘色岛主必赞
【情感】你睡了吗?

【情感】你睡了吗?

作者: 年年underage | 来源:发表于2022-11-17 08:15 被阅读0次

文章作者:机智的蜻蜓 演播: 未成年吖&龙云萧&花轮

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失眠电台,我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坏消息是你失眠了,好消息是——我也没睡……

成年人的疲惫往往是在一瞬间的。
一瞬间突然发现,身上的衣裳已经从单薄的衬衫、飘逸的碎花裙子,变成了厚重的毛外套、羽绒服。
然后发现,秋风凛冽,冬天将至,一年又过去了。
不知不觉。
一瞬间突然发现,保安亭的小奶狗已经长得威风凛凛,镜子里的自己悄悄有了细纹,远方的父母不知何时白发陡生。
然后发现,年岁如轮碾过,匆忙得不像话。
后知后觉。

2
一瞬间突然发现,那些愿意停下来感受雨落、嗅闻春花、沐浴暖阳的欢愉时刻,其实已经是过去好久的事情。
然后发现,“日子过得这么快啊”。
是啊,我们终于想起了,日子为什么这么快。
是因为你的脚步总是很匆忙,急急跨过时光,来不及停驻欣赏世间美好。我们把人生都安排在一个奔赴目的地的山路上,山上一切的美好似乎与旅人无关,因为旅人眼中只有前方尚未触摸到的终点。

3
那个终点名为“明天”,我们奋力拼搏为了明天可以停下休憩,然后在某一刻突然生出无限疲惫——明天到底在何时?
但是当旅人突然抬头,愿意看向这山间,便能听到鸟叫、闻到花香,再回到人间了。
此时,这世间的一切美好之处,便都与你我有关。
这种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时间,寻觅美的心情,我愿意把它称为一次简单的,但必要的治愈。

4
治愈力,就是治愈行色匆匆的我们自己,治愈自己,便是把我们与这世间美好的一切都联系起来,有了治愈力,让我们永远不至于向命运低头,向困境俯首;有了治愈力,在你精神疲惫的时候,在你想要向命运妥协的时候,它就突然跳出来了,呵护着你的灵魂和精神,然后就又能向前走了……

“治愈”是一种气氛

治愈感,活在空气里

5
在日语里,“气氛”这个词汇,衍生自“空气”。
这很有意思,一个极为抽象的词汇,突然变得生动起来,让我们的行为有了解释——
所有奔波在钢铁城市的社畜青年,都希望或者难以避免地必须要追求,一种“阅读空气”的能力。
在空气中体会别人的喜怒哀乐,以能恰到好处地做出适当应对,在关键时刻用一句笑语、一个笑脸,将需要讨好的人哄得高兴。
空气就这样流动着,快活起来了。

6
阅读空气,让我们逐渐失去了阅读自我的能力。察言观色,看的是别人的言与色,但也得警惕着冷不防把自己给忘了,从此变得为别人而活。当我们稍稍转一转眼神,去读一读自己没有注意的空气,会发现那里存在着流动着的,不是令你感到窒息的旁人的喜怒,而是一种来自现实的烟火气。
那是一种始终存在的,能疗愈我们心灵的东西。但凡我们能用上在社交场的一分敏感和耐心,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就能读到来自生命角落里令人欢喜的信息。
生活,本身就有强悍的治愈力。

7
我在这座城市里待了几年,对街巷深处的美食如数家珍,唯独没怎么品评过早餐。每每想起早餐味道,浮现在脑海里的都是家乡的路边摊。
每每回家待几天,就会起个大早,呵欠连天地去吃魂牵梦绕的早点,跟这个刚苏醒的城市撞了个正着。
菜市场正喧闹,秋天里熹微的晨光洒落身上,带来一种舒适与亲切。迷人的蔬果散发着闪亮的光泽,扑面而来的水灵与鲜活,让人直呼这才是世界上最丰饶治愈的地方。

8
寻一处摊子坐定,循着记忆中的古早味,欣赏卷裹着布条的大茶壶里流淌出金黄的小米浆,或者是本地特有的一种奇妙的“胡辣汤”。人都说河南的胡辣汤味最地道,我也去尝过,可惜吃惯了本地改良版,对原版反而失去了兴致。
两三根油条,配一碗热汤,就坐在露天的板凳上吃起来。

9
没有人嫌弃韭菜盒子的味道不雅,也没人在乎你的吃相不美,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身边坐着穿迷彩服的农民工兄弟,拎着爱马仕的女士和带着布兜的婆婆坐出一样的姿态,本地口音里混杂着普通话、外地音,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世界大同了。就像是一个至多不过半小时的伊甸园,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相遇,享受一段热闹中的愉悦。
对我来说,这里的空气就弥漫着治愈感。
后来我曾想,为什么我对早餐的时光记忆深刻,又深觉治愈?
大概是因为那就是真实的生活。

10
小时候我最不懂的人,是爷爷的那群朋友。
他们不怎么经常出现,只有早上出门买菜、晚上出门遛弯的时候,会在特定的时间相聚。
他们聊的内容也总是很枯燥,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年代,一群老头靠口口相传的交流,来讨论最近流行什么小玩意儿。
爷爷年年都养蝈蝈,不怎么好看的小绿虫子放在葫芦里,揣在怀里,叫得恼人。但他就是喜滋滋的,出门一定要带上,遇到其他几个老伙计,掏出来炫耀一番,彼此较量谁的蝈蝈叫得更响。

11
退休老年人的生活看起来就是这么枯燥,蝈蝈年年都来,话语也年年都是那一套,最多就是今年争胜的赢家换了个人。
直到爷爷去世的那一年,老人们结伴而来,目送自己的朋友去往另一个世界。我陡然发觉他们中的身影少了几个,言谈之间,恍然明白爷爷也并不是第一个离开的老伙计。
十几年过去,再路过熟悉的老街,已经不见任何熟悉的身影。他们是谁家的爷爷,谁家的父亲,我竟也说不太清楚。

12
那像是独属于这群老朋友的一段关系,是属于他们的愉快回忆,是他们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里,寻找到的治愈自己的途径。在那样的年纪里,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人生,寻找了能容纳乐趣的空间,一种乐趣,两三好友,年年如此。
那就是他们生活的治愈力源泉,是他们享受人生的方式,虽然微小,但不可或缺。
我们大多数人走得太快,绷得太紧。像是一个全身心服务于社会规则的螺钉,用尽全力旋转着、抓紧着,只为了占住自己的位置,让整个机器得以继续运转。

13
机器轰然而动,没人在乎一颗螺钉的生命,和它们在想什么。
但螺钉在乎自己。它应当在乎。
我们的人生不该只着眼于外界,人际社交、事业发展、资本累积……也应该留一点精力给自己,给身边的空气。最简单的治愈力,大概就是觉察力,那些治愈的片段就出现在身边,不用我们特别去创造,只静等着你去发现。
它始终都在空气里。

活着,绷紧的弦

14
没上小学的时候,楼下住着的爷爷喜欢在院子里拉二胡。老爷子不仅会拉二胡,还会做二胡,手艺巧得很。
我对这个神奇的发声乐器产生过一点兴趣,尤其是他调音时,为什么那根弦要被一遍遍拨动,煞有介事地听一听再拧紧放松呢?
老爷子说:“你不懂,不调一调,声音不正哇。”
后来我明白,调弦对于乐器的重要。弦松了,声音就像弹在棉花上,音调低沉不脆;弦紧了,音调才高昂,调准音并不容易。

15
调整这每一根弦都要有“度”,多一分少一分皆不可,人这一辈子似乎也是如此。弦松了,日子就活得混沌,像是蒙着被子打鼓一样听不清楚,一辈子便糊糊涂涂过去了。弦紧了,精神就像被那高调子扰动,时刻都警惕着、思虑着,也特别容易断弦。
现代人活着,特别像那绷紧的弦。
有一次在车站我遇到了一对父子。父亲穿着颜色规矩的冲锋衣、运动鞋,是这一片区域惯常的打扮,打量几下就觉得,这十之八九是个程序员。

16
北京的程序员群体特别有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的精神小世界,在外表上却致力于融入群众,十个人都是一个穿法。
这些努力赚钱但几乎不打扮,也不热衷于各类消费的人,有自己的花钱方式。
他们赚取的高额薪金,往往热衷于以投资房产、孩子教育等方式再回流到社会,连生活都是这么踏实。
这也让他们特别关心孩子的成长,甚至以一种近乎焦虑的方式等待着浇灌小孩子这棵幼苗。

1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面是什么来着?”我看到他们的时候,那父亲正带着儿子踢踢踏踏地走过来,一边准备等车,嘴里还念叨着什么。
儿子是五六岁的年纪,一边跳着看飘下的柳絮,一边敷衍地哼哼着回应他爸:“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哎,爸爸,飞机!快看,飞机!”
小孩子的天性大概就是如此,虽然这孩子明显已经将一篇拗口的《出师表》背得烂熟,甚至玩耍也不影响回答,但他仍然会被任何感兴趣的事物打断思路。我想这本身就说明了,孩子并不喜欢背诵古文,年轻的父亲叹了口气,跟儿子一起仰头看飞机,我便忍不住会心一笑,果然一物降一物,谁也降不住小孩的神来之笔。

18
谁知道,没有十秒钟,这位父亲又不甘放弃地倔强开口:“那你猜猜这个飞机在五秒钟里飞了多远?你看看天上这段距离,你会估算大概有多长吗?”
“……”
看着小孩淡定转开视线的表情,这样的场景应该出现过不止一次。
对孩子来说,也许等车就是等车,看飞机就是看飞机,他应该不想去思考飞机的航行距离、人的视角、飞行高度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样的生活,好像有点太累了。

19
我眼前的明明是一对父子,却看起来那么不同。父亲已经磨灭了自己的棱角,跟他所在的那个群体深度融合,变成人们眼中他这样的角色应该有的样子。
而孩子仍然肆意生长,蹦蹦跳跳,用童真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
虽然他们身处于同一片空间,看到的世界却是截然不同的。

20
我眼里的飞机,就像是某个时刻划过城市上空的一个意外,不足以吸引我的目光,甚至平凡得不值得我抬头停驻;
那位父亲眼里的飞机,是关于角和边的一个方程,是飞机速率、时间和路程的一个公式,是给幼年孩子加深教育的一次机会,甚至在本质上,仅仅是他对于教育、对于生活的焦虑具象化之后的寄托;
而在孩子的眼里,飞机就是飞机。

21
我突然发现,也许我们生活的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才是最真实的。每个人的孩提时代都充满了惊喜和幸运,正因为我们不怀有其他任何目的地去感受人生,所以才能准确地抓住生活中每一个令人心动的瞬间。
长大之后,被各色各样的情绪和习惯所困扰,我们开始透过不同的立场、情绪和心态去看生活。生活便像透过了一个棱镜一样,被扭曲成了不真实的样子。
其实生活本身,没那么焦虑。

22
我心中的父子出行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这么“干货满满”,在这种时刻仍想着灌输知识,不是孩子成长所需求的,而是父母绷紧的精神状态、内心焦虑的体现。
为什么我们要治愈自己?就是要缓解这样的焦虑和紧张。
人生漫长,不应该活成一根绷紧的弦,然后在夜深人静的独处时分心惊胆战地担忧它是否会断掉。人生应当张弛有度,前行时专注,休憩时彻底,用对生活的热爱,专心去治愈自己疲惫的精神。
那时,我想我们都能在看到飞机时,感觉到心底萌生的惊喜。

红尘有幸识清欢

23
治愈力,来自平凡世界的快乐,它值得我们珍惜。红尘之中,要有怎样的幸运,才能识得看似平淡的清雅恬静之乐呢?
不经风飘雨摇,就不懂阳光炽烈的珍贵。但我们真要等到失去和错过,才能获知生命里平凡美好的治愈之处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吗?
母亲常挂在嘴边一句俗语——“人没有前后眼”,意思是谁也看不到未来,便特别容易错失现在。

24
但如果我们拥抱生命中治愈自己的每个瞬间,珍惜最为微小的快乐,它就能填补我们内心的细碎空缺,在面临风雨时,有更强大的应对能力,而不只是追忆后悔。
万般有幸入红尘,才能体味人生百态中的清净欢喜。
去年,行政处一位笑得很甜、脾气特好的老师急匆匆地请了长假,消失了好长一段时间。大家出于关心询问,才知道她的丈夫患上了胃癌,好在发现得早,有很大概率治愈。

25
她说,没遇到这事的时候,以为自己是个特别坚强的人。真遇到了,恐慌与惧怕根本克制不住,眼泪就是最好的证据。
丈夫笑着擦掉她脸上的眼泪,极力想要逗她笑,就玩笑说:“这下坏了,以后我可就不能陪你吃烧烤、吃火锅了,想一想,真想哭啊!”
“我心疼又心酸,还得冲着他笑。可心里明白,这一场病下来,以后很多事情都变了。”
意外会带走过去多少看似平淡的幸福,没遇到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

26
一切都不再是从前的状态了。以前他们喜欢饭后散步,小区旁边的公园是丈夫最爱去的地方,而她则总爱拉他去超市、去商场,每次他们都要拉扯纠结半天。而现在,丈夫因为治疗总是卧床,多走两步路都会腿软,很少有散步的机会了;她每次吃饭都是匆匆解决,更没有散步的心情。
有一次,丈夫看着窗外悄声说:“我还挺想跟你去逛商场的,就是你刷卡的时候我有点心疼。”
她听到丈夫熟悉的抠门和抱怨,没有生气,也没有跟他发脾气,转过身忍不住哭了。

27
要是以前啊,她肯定又要跟他闹别扭、嫌他不浪漫了。
只有在丈夫病了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有多习惯他的陪伴,又有多依恋曾经厌倦的生活状态。那个曾经在自己口中被“诋毁”得一无是处的男人,那些在自己心里淡而无味的烦躁日子,其实都是最平凡的幸福。
她语气平淡地仿佛在叙述别人的事,告诉我们:“我终于体会到,为什么说‘我们还能醒来,能看到太阳,身边的人都健康无事,就比大多数人都幸福’。珍惜你们现在的生活吧,多好啊,我看着都眼酸。”

28
这让我突然想到了那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年老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尝过人生百味,经历过失望和痛苦,才知道当年以为寻常的那些时光,是多么珍贵。哪怕只是一个平凡的下午,与爱人赌书泼茶、谈天说地,也是值得反复回味的幸福。
红尘中的幸福,大多都是如此。它们平凡而又容易被忽略,但这种安然恬静的时光,本身就弥足珍贵了。

29
人生哪有那么多波澜壮阔的日子呢?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平凡的日子里打转,重复着昨天的生活,做着差不多的工作,经历着没什么意外的一天。
那时候,我们只会感到厌倦,很少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既然如此,就好好享受平凡烟火里的幸福吧!

治愈他人,传达温暖气氛

30
有相似经历和相似需求的人,彼此之间可以产生非常深刻的共情,这让情绪不可避免地可以在群体当中传染。
快乐可以传递给别人,愤怒与悲伤也是。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可以伤害别人,治愈也是。
我渐渐地发现,一个擅长治愈自己,能将自身生活中的一团乱麻拆解开,活成别人梦想当中模样的人,在群体中是发光的。
仅靠着这种治愈的能力,他们就能够吸引别人,也能治愈他人生活当中的缺憾和不安。
这大概就源于我们的共情。

31
有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特别繁忙,许多要完成的任务堆积在一起,令精神和身体都感觉到莫大的压力。
那段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为什么机器需要定期检修,因为无论是碳基的人类还是钢铁的机器,都不可能拥有长期连轴转的能力。
如今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的生活几乎是模糊的,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记忆点。一个完全被工作所占据的人生,其实并不属于我们自己,因为你连回忆的时候,都想不起来是怎么度过的。

32
我竭力摆脱这种被工作偷走人生的状态,便越发沉迷于在各个平台上寻找拥有“仪式感”的生活方式,然后发现——和我抱有同样想法的人,在互联网的角落中出现并聚集在一起,竟然是一股极大的力量。
我们这些人寻找着一切可以治愈自己的小技巧,每周订一束鲜花、周末学着烤面包、写漂亮的手账记录生活……还有看别人分享自己的美好时光。

33
我关注了几个生活向的平台博主,他们的视频和照片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也许只是用照片记录了在家里烤制一盘面包的过程,或者拍下了自己雕刻、绘画的视频,剪辑之后就传到网上。
但我却会在固定的几个休息时间点开这些视频,认真地观看别人的生活。当别人在悠闲享受人生的时候,我并不会因为此刻正在忙碌于工作而感到嫉妒不安,反而会从他们的视频当中得到莫大的安慰——而从这些视频的播放量看,和我有着相同感受的人,至少还有几百万个。

34
互联网将我们与别人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云共享”的方式,在视频里面共享了别人生活的治愈瞬间。
不论他们的镜头所展示的,是怎样不同的主题,其核心是高度相似的。那是一种认真生活、热爱生活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伴随着镜头的转换和主角的改变,从山川乡野到繁华都市,从乡村的土狗与溪流,到漂亮姑娘手中的口红与粉底……

35
尽管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享受生活,感受生命中美好的时刻,但所带来的治愈力是一样的。而这种隐藏着的“认真生活”的需求,就这样分享给了视频之外的观众,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便由此变得安心、笃定。
其实本质上,不管是分享这些平凡之美的人,还是在观看它们的观众,我们都在无声地发出想要“好好生活”的声音。而这样的需求与希冀,其实是每个辛苦工作、奔赴前程的人心中最深切的渴望。

36
有着共同需求的人,便能在彼此的治愈行为当中得到情绪影响。所以,哪怕是隔着网线和屏幕,我们也能从别人的生活里汲取力量。
这就是治愈力的传染效果。
这让我越发清晰地感受到治愈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一个能治愈自我的人又会有怎样的能力,他们一定是令人喜爱的、让人想要靠近的,她们都是热爱生活,能治愈自己和他人的人。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停下来,治愈自己。她们这样的人,也可以用治愈自己的方式,启发和影响、治愈身边的人。

37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管理力、领导力,但一定每个人都需要治愈力。当治愈型视频备受追捧、频上热门,生活类博主屡屡爆红时,我们就该知道这个事实了——时代在呼唤治愈力。
我们每个人都欠缺一点治愈力,所以才期待着从别人的身上获取,我们都曾虚度平凡却珍贵的日子,所以那些生活日常才看起来格外值得珍惜。
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希冀着治愈自己,是数百上千万的普通人,都在无声渴求这种能力。时代催促他们向前,机会和风险让他们焦虑,精神越发紧张,也就越发渴求停下来好好看世界。
这就是治愈力能带来的巨大影响。

38
我期待着成为一个能自我治愈的人。所以在结束了繁忙的工作之后,我开始关注自身,关注生活,用自律和节制来安排好原本的工作,留下更多闲暇来“挥霍”。
我愿意花一个下午做一件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事,尝试某些十分微小的工作,或者全神贯注于简单的乐趣之中。从快步前行,到学会慢下来,掌握节奏,这个过程着实有些艰难。

39
但得到的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我渐渐地发现自己不再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治愈的能力,并用自己的方式影响别人。缓下焦虑的步子,我成了自己想要靠近的人。
我们终将走向自我治愈的过程,不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安宁,而是自身便能从容不迫地生活,缓步向前,细嗅生命。
那时候,我们自己就是治愈力的来源。

40
好了,现在是北京时间****,本期的失眠电台就要和你说再见了,"治愈力"是那样不起眼的,却是承托着生命底线的一种能力,愿你的身边充满治愈力的朋友,愿你早日成为拥有治愈力的人,愿我们都能有治愈自我的力量,凡这世界美好,皆与你我有关……最后,感谢大家的陪伴与聆听,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文章

  • 凌晨四点二十五分

    我还没睡 你睡了吗?

  • 你睡“及格”了吗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上升,“睡觉”这一养精蓄锐,恢复元气的生理过程却成为越来越多...

  • 你睡对了吗

    春困夏乏秋盹冬眠,睡眠占据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滋养着另外的三分之二。春天来了,无论晚上多早睡早上都起不来,什么都没...

  • 你睡对了吗

    今天腰不舒服,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 ,自己上网查了一下。可能和睡姿有关系。这突然让我有了一个想法就是:到底什么睡姿更...

  • 【情感】你睡了吗?

    文章作者:机智的蜻蜓 演播: 未成年吖&龙云萧&花轮 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失眠电台,我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坏消息...

  • 【精进1000天沉淀营】D520 限时写作

    第一天课题: 真实情感描述,今天,你哭了吗,你笑了吗,你爱了吗,你恨了吗? 今天开始第二轮的写作营,我开始接受...

  • 你睡好了吗?

    各位朋友,如果此刻你还没有睡觉,那么相信你的睡眠已经出现了问题,针对现代人熬夜,看手机,加班,聊天,消夜等这些不良...

  • 你睡好了吗?

    2017.3.20 晴 一句很简单的问候,如今却有了更大的隐患,早上吃饭的时候,被爸爸噼里啪啦的训了一顿,原因就是...

  • 你睡好了吗?

    以前看到一则故事,说是在一次面向全民搞社会调查,问什么是最幸福的事?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有说金钱、有说地位、还有说...

  • 今天你睡够了吗?

    老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这话的确有些道理,也有些没道理。 夏天暑热难耐,令人昏昏欲睡,这些和天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感】你睡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mp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