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里仁篇》|| 讷言敏行

《论语•里仁篇》|| 讷言敏行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08-31 21:58 被阅读0次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意:
孔子说:“君子总是说话要谨慎,做事情行动敏捷。”

历代的思想家都很重视知与行,说与做的关系,致力于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思想境界。孔子也多次表达这样的观念,再三劝诫弟子们要做过再说,或多做少说,只做不说。行动做事要敏捷,说话则要谨慎。

一般人常常知易行难,说起来好像什么道理都懂,什么都会做,但要付诸行动时却没了动静,或者半途而废或者浅尝辄止。而只有在认真思考与切实的实践中,才能理解做事的难易,才能明白轻重缓急。说大话容易,做成实事困难,因而在决策时不急于表达未经验证的观点,在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考察研究来证明信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在行动中纠正自己的错误,以使内心与行动都有个统一的思想在指挥在引导。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真正聪明的人表面看上去很讷言很笨拙,不会自我炫耀。真正善于说话的人不露锋芒,看上去嘴很笨,但他懂得开口的智慧,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不说什么话,不以言语取胜。说话不假思索,话比脑子快,只会给自己添麻烦和祸端。沉默寡言的人并不是不说,只是审时度势,找寻最佳时机与最佳方式。

三国中这种例子很是不少,最熟知的应该就是杨修了,杨修不就因为不懂得守拙时时处处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为曹操所忌惮从而失去了性命吗?

《诗经》中有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玉的瑕疵可以磨去,而说出去的不当言论,或者伤人的话语就收不回来了。

行动,才是最好的语言,说出的话,终究需落实到行动上才算为语言做了也结。

而在现代,好像是反其道而行之了,基于推销、宣传的需要,基于展示自己的需要,种种吧,社会上涌现的各种口才的培训班,能说会道者在单位往往很受重视,公关销售夸夸其谈,言之无物,说的比唱的好听,不知道说出的话有多少水分。这与孔子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劝告相悖,也距老子之“知者不言,言而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相距甚远。所以学习下先贤的言论,不时地温习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李讷李敏,名字的由来,来源于此?

相关文章

  • 《论语•里仁篇》|| 讷言敏行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意:孔子说:“君子总是说话要谨慎,做事情行动敏捷。” 历代的思想家都很...

  • 讷言敏行-成语

    讷言敏行 [nè yán mǐn xíng]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释义 讷...

  • 讷言敏行与非暴力沟通

    讷言敏行一词,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我们常听到的词,是木讷,意为寡言少语、呆头呆脑。...

  • 论语·里仁篇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 《论语》——里仁篇

    里仁篇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

  • 《论语》里仁篇

    (一)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人以安居于仁德为美。如果择身所居而不...

  • 《论语·里仁篇》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注释】 ①几:轻微,婉转. ②又敬不违:仍然恭...

  • 论语·里仁篇

    4.1.子曰:“里[1] 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2] ?”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选择居...

  • 《论语》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选择住所要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 《论语》里仁篇

    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我的白话解释:孔子说,一位懂得修身的君子内心是有道德的,而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里仁篇》|| 讷言敏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qo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