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总是喜欢在孩子面前谈“别人家的孩子”。出发点是希望能够激励孩子更多的努力,却不知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已经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在我们看来只是无意的提及,在孩子心里却是非常在意的,他们会有一种被否定的感觉。
父母经年累月的否定,会让孩子的自我肯定感越来越低。他们会更多牢记失败体验,容易否定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信任自己和他人,遇到困难很快就放弃。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自信,没有人会喜欢自己的孩子总是不自信,轻言失败,遇事退缩不前。所以,我们需要提升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自我肯定,是指个体对自己外在形象、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认可、欣赏和肯定。可形成自尊,发展自信;也可产生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心理。为保持自我中心性,个体须不断鼓励自己、督促自己,使自我中心和独立感趋于成熟。
各种研究表明,自我肯定低的情况下,会影响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自我肯定呢?
01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对于长久以来成绩都不怎么样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尊心非常脆弱,有的甚至会有自卑心理。这个时候,我们绝对不可以再以“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他提升成绩,相反的,我们应该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降低了要求或目标,孩子会更容易去达成。当目标实现的时候,孩子能够通过这件事情获得极度渴求的“成就感”,才会重新拥有自我肯定感。
我们应当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
02变更表扬的主语
让孩子感受到自我肯定的一个最简单方便的办法是变更我们对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扬的主语,把<爸妈>对孩子的表扬改成<孩子>对自己的表扬。如:"你今日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我真为你感到自豪!"可改为:"你今日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你一定为自己感到了自豪!"
这种简单的变化可以更充分有力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这种赞赏比我们对孩子赞赏的效果要超出很多,更容易增加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03赞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
现在很多父母会把“好棒、懂事、真乖”挂在嘴边,认为这么夸奖可以让孩子更棒、更懂事、更乖巧。然而,这种夸奖,孩子不但没有变得更积极主动,反而各方面的表现,成绩和能力都下降了。
类似于上面的这种夸奖,会让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产生错觉,怀疑自己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但是,当孩子听到我们夸他努力的成果,感觉就不一样了。
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努力得到了尊重和承认。那么,他就会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学会面对艰难的任务坚持不懈。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喜欢和欣赏他的努力,也能接受他的局限和不足。
04自我肯定也不宜过度滥用
鼓励特别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着应当让他"滥用"自我肯定。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即要分时间、场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良药也不能下得过猛——孩子的自我肯定用过了头,那就可能变成了一个自负甚至唯我独尊的小霸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