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热映的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已经晚上十点了,突然特想吃碗家乡的米粉,便钻进影院附近一家小吃店。
店的规模很小,只有五张桌子,我去时已经有了十来个人,估计也都是刚看完电影。坐了没多久,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进来了,大一点的四五岁,小一点的抱在怀里,大概一岁不到。
当那位母亲带着孩子坐在我桌上时,我礼貌性的朝着她们送去了一个微笑,然而,却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回应,那位母亲只是冷着脸,仰头望着墙上的菜单,得,吃了个闭门羹,我只好尴尬的低下头,装出一副刚刚那个微笑是个错觉的样子。
小男孩倒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很放得开,一会蹦蹦跳跳嚷着吵着说要吃啥吃啥,一会又在冰柜与母亲之间往返折回,询问母亲哪款饮料好喝。
我起初倒还觉得挺有意思,可渐渐发现,这孩子绝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就坐在我桌子对面,可嘴里、手里、脚上依然没有闲着,一直咕噜咕噜说个不停,把选好的饮料在桌子上滚来滚去,两个脚一直前后晃荡,我都无辜的被踢了好几脚。
没办法,谁让他只是个孩子呢,我总不能跟一个孩子计较吧,总不能当着人家家长的面去教育他,告诉他公共场合的礼仪吧,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地接受这莫名的“偷袭”,其实心里也一直想着,这位大姐总该管管吧,因为我亲眼见过很多家长都会把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当做最好的教育载体。
虽然一直期待着,但这位母亲一开口,我便不再抱有幻想。
距离她们进店只过了五分钟,这位母亲便催着:“老板,我们的西红柿鸡蛋盖饭快一点,孩子饿了,要是做不出来我们就换个地方了。”
嗬,好一位霸道的母亲,我坐了十几分钟了都没着急,你倒真把自己当成上帝了,受不得半点怠慢。意料之中的是,小男孩听了母亲的话之后,也一直用筷子敲着桌子,嘴里念叨着,快饿死了、快饿死了,极力配合着他的母亲。
此前我还纳闷为什么这个小男孩可以在应该睡觉的时间点出来吃东西,也不理解为什么这位母亲不制止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的不礼貌行为,更搞不懂为什么自己的微笑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就那一刻,我便全都懂了。
就像我了解到的一些家庭一样,这位母亲对孩子是溺爱的,只要是孩子的需求,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管合不合理都会尽量去满足。他们仅仅把孩子看成孩子,认为现在还小,不懂事是正常的,只要长大了就好了,平常生活中,更是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里舍得教训、舍得批评、舍得打骂。
可我们要清楚,怎么会有突然就长大的孩子,如果从小不去培养,不去引导,那些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不会凭空产生的,孩子也永远只是个孩子,就像一个从不下地、不敢摔跤的孩子,是永远学不会走路的。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我只能说,孩子仅仅是父母的老师,好与不好,是不是最好,还得看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诚然,怀胎十月历尽艰辛孕育一个鲜活的生命,无论是谁都会倍加珍惜,这无可厚非,可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加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渐渐成长为一个蛮横无理、嚣张跋扈的问题少年,而那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教导无方。
我有个表弟比我小一岁,从小跟我关系很不错,可越长大却越不让家人省心。他出生农村,生活大在山,按理说应该继承大山的淳朴民风,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高中毕业后,因为没有考上合适的大学,便独自一人跑到东南沿海城市打拼,可转眼十年已逝,依然没有半点起色,这样也罢,毕竟在外打拼能够成功的也是极少数,可年初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心底不禁隐隐作痛。
过完春节回到单位不久,他突然打来电话找我要钱,起先还支支吾吾,在我追问之下,才道出了实情。
这两年,因为工资收入很低,他就先后办理了5张信用卡,过着透支的生活,可渐渐的,入不敷出,几张信用卡加起来的欠账,包括朋友的借款已经达到了五六万,自己已经无力偿还,但银行已经给出了最后期限,再不还款,就要面临诉讼的危险,无奈之下才会给我打电话,也许他清楚,这种事再也瞒不住了。
母亲打电话安慰小姨,可安慰最后变成了责怪,责怪她小时候不该那么宠着他,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即便有些要求已经超出了家庭承受能力,还是变着法子满足他,才让他太过以自己为中心,认为自己的要求都能得到最大限度满足,认为出了问题父母不会不管,可小姨只是一个劲的哭泣。
悔恨的泪水根本弥补不了当年犯下的错误,孩子惹出的闹剧最终还是要靠家人去平息。
在清查完表弟的账目流水后,我和我哥为他偿还了欠款,可也明确告诉他,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果仍不知悔改,以后的屁股,他只能自己擦。
只要留心生活就能发现,存在与我们身边问题少年,没有谁是天生的,有的是老人带孩子,一心护着哄着,有的是家庭不和谐,孩子见到了太多阴暗面,有的是父母溺爱太多,孩子渐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
纵观身边发生的悲剧,很多家庭尝到的苦果,也正是因为当年自己对孩子的溺爱造就的。有的孩子,爷爷奶奶不给自己零花钱就下狠心殴打,有的孩子,父母不满足自己的需求就闹离家出走,甚至有些孩子,冲动之下伤了最亲最近之人的性命。
做父母的,心要硬一点,在孩子性格形成、人格塑造的关键期,给予孩子的最大财富,并不是物质上的锦衣玉食,而是要引导他们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那必将是他们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早前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飞机上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给同乘头等舱的其他乘客每人发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着耳塞、糖果和一个小纸条,原来,母亲怕小家伙的吵闹声影响到其他人,就提前为大家准备了耳塞,写好了抱歉信,这让飞机上的每个人都很感动,我也相信,这样的家庭和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必定不会成为“垃圾人”。
十点半的时候,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我只能摇摇头长叹一口气,生活毕竟是形形色色的,有些人和事,遇到了也只是在你的脑海中掀起一丝涟漪,而各自的生活,还是要各自来过。
(文章写成于2018年7月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