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是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他不但是著作颇丰的作家,还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叶先生在中小学中人气很高,因为他不仅写了很多儿童文学的作品,而且现在高中最火爆的一个作文竞赛就是“叶圣陶杯”了,获奖的话可以得到知名大学自主招生加分的机会哦。
在写作教学方面,他更是建树颇丰,主要观点都收录在《怎样写作》一书中。
这篇读后感里我想重点谈谈叶老说的改学生作文的问题。
在作文的评价上,叶圣陶先生认为其客观依据是“通而且好”。
“通”即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
“好”的标准是诚实与精密。
“通”只是作文最低度最起码的要求,“通”而且“好”,才能引起观赏者的感兴,并给写作者以创造的喜悦。
确实,改作文时要避免对学生作文评价的“一刀切”的弊端。
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我往往对他要求不是很高,不管写得好不好,先给我写满800字再说。
有的同学可能还是觉得为难,那我就再降低一点,先写200字,不过每天都要写,且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交来给我看。
效果很不错,我要一个男同学每天写一位身边的同学,他每次都超过了200字,而且很期待我给他的评价,往往写完今天的就立马物色下一篇的主人公了。
才写了5天,他就来问我,说有没有写得更好一点的技巧,看,他已经在进步了。
对于勉强凑满字数的同学,给我把错别字消灭掉、把语句理顺了再说。
我把这些字数、字词方面的问题称为硬伤。
没有硬伤了,语句通顺了,自然就要看作文的结构、立意。
在作文的构思与修改方面,叶老有专文论述。
一篇文章的构思,是“事前准备”工作。
叶老说:“作文在一个字不曾写之前,整篇文章已经活现在胸中了”,“结尾和开头和中部都得在动笔之前有了成竹。”多次强调作文要“想清楚然后写”,并且使之成为习惯。
平时还须做些“准备工夫”: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与仔细认识的习惯、养成推理下判断有条理的习惯及正确的语言习惯。
这“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象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
修改是善后工作。叶老说,修改,是为了使“语言妥当”。
“语言妥当”,即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又充分又确切”。
认为“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
对于作文批改,叶老颇有感慨:“我当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过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所以他多次在文中倡导让学生自己改作文,认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加以引导和指点。从而养成自己改的能力,终身受用。
叶老这个观点真的讲得太好了!只有长期在一线奋斗过的语文老师才明白,老师改学生的作文真的是白白浪费时间。
老师改得特别辛苦,腰酸背痛颈椎病,但学生往往收效不大。
而且老师改还有一个弊端,就是不能及时反馈。
叶老提出了“全班改、轮流改、重点改”等形式,特别推荐两种批改方法:师生共改与面改。
这些方法我都尝试过,确实比老师一人改要有效果些,只是面改实在太费时间;全班改又有好多学生无从下手,费心教他们改的方法,又是一个难题。
但只要突破这个难题,就会上升一个台阶。
《20世纪中外名家谈写作——叶圣陶》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5qnRxbEpPixh7vQJ4U85x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