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217471/b170f9dae01bd8d1.jpg)
人人都想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想在不可能中制造出一个可能来。这缘于人的私心:想要趋利避害。
人一旦想要趋利避害,那当下有些道义之事,因为有害无利,就不会去做。
倘若你没有把当下做好,而总是超前地想要知道未来,这不但是私心,而且还会忽略当下,让未来转向。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办法可尽量避免祸而得到福呢?
阳明先生说:圣人并不注重事先知道,因为圣人也无法免于祸福,圣人只有一个办法可尽量免祸而得到福,那就是有颗至诚之心。
真诚恻隐地去致良知便是“至诚之心”,其实就是做好当下致良知。
一旦你良知清澈,至诚则神,就能在别人浑浑噩噩时发现事物的预兆,抓住预兆,就能抓住事情变化的方向,便能解决所有问题。
01
1519年,江西南昌城宁王造反时,阳明先生手中没有一兵一卒,而且没有朝廷的一丝指令,却要为大明江山担起一份责任。这个时候的政治风险大概有多高?这是灭九族的风险。
宁王已经储备了十年,十万大军,而且朝廷上下都有人与其呼应。对于手里没有一兵一卒的阳明先生而言,这份挑战简直就是蚍蜉撼大树!
这些问题,阳明先生根本就没有考虑,他在听到宁王造反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必须阻止他。
阳明先生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而宁王造反势必要掀起腥风血雨,生灵涂炭,良知告诉他,必须让这些事消弭于萌芽之中。
起初,阳明先生就得出精准的判断:宁王志大才疏。志大才疏的人胆子小,瞻前顾后,尤其是对老巢有感情。所以只要攻打南昌城,宁王肯定会死守南昌。
看阳明先生擒宁王的过程就知道,宁王能骗得了阳明先生吗?狡诈如宁王,也只能被阳明先生牵着鼻子走。
因为阳明先生看得一清二楚,甚至知道一旦打下南昌,宁王必然回头来救,所以阳明先生在鄱阳湖备战,占得先机。
阳明先生也算准了宁王慌乱到最后必定要坐小船逃走,就早早布置了三条小船在芦苇荡里,最终生擒宁王。
他把宁王的每一步看得明明白白,为什么?因为不逆不臆而先觉,这就是良知清澈,至诚则神。
02
1222年,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统治者成吉思汗和最伟大的道士丘处机见面。
成吉思汗之所以要见丘处机,是因为民间传说中的丘处机是个活神仙,能“前知”,懂得长生不老之术。
成吉思汗气场强大,丘处机为什么能触动他,究竟说了些什么?
成吉思汗问丘处机:如何统一天下?
丘处机回答:不滥杀一人。
再问:如何治理天下?
回答:敬天爱民为本。
又问:如何长生?
答:清心寡欲为要。
成吉思汗沉默一会儿,问:仙人可前知?
丘处机回答:只要心至诚,就能感动天地,天地就会给予预兆,敏锐地抓住预兆,就可预知未来。
成吉思汗深以为然。
03
《中庸》讲“至诚如神”,阳明先生改了一个字,说至诚则神,至诚即神。一个人对自己至诚的时候,就可以料事如神了。
这就是因为内心的清静的缘故,心思敏捷,你就可以预知未来,预知祸福。
这个诚,就是要真诚恻隐于自己的良知。良知说是,就放手去做;良知说非,就不要去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就这么简单。
网友评论